用細節感人,讓節目“走心”

2017-01-12 15:53:52|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本報訊(首席記者王彥)熒屏追逐年輕化表達的當下,一部聚焦離退休人員生活的專題片卻在全國引起不小反響。每週日早上,總有觀眾守候著這些走心、動人的篇章。這就是東方衛視近日播出的10集專題片《不忘初心》,每集35分鐘,講述身邊老有所為的故事。

  10集專題片裏,有曾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發的百歲老人王同辰,他離休後與女兒一起攻克工業生産中熱導傳感等4項難題,成為我國年齡最大的專利人;有用“一杯愛心茶”饋贈八方來客的退休工人鄭益本、王寶貞夫婦,他們祖孫五代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裏,不間斷地在景區為過往遊人免費提供茶水;有漫畫家桑麟康和他的徒弟長年累月以連環畫形式向中小學生傳播愛國主義英雄人物故事;有72歲的農民水稻專家陳錦祥,他一生潛心研究彩色水稻,收集整理了100多個品種,還把自留地當實驗田,種植出了五彩斑斕的“彩稻中國地圖”;有退休教師鄭國祥,他和他的樂隊幾十年如一日,義務為獨居老人和來滬打工人員演奏……借助鮮活的故事章節,專題片真誠地向觀眾傳達著愛國敬業、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價值取向。

  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的人口已達2.12億人,佔總人口的15.5%。節目播出後,有觀眾動情提筆:“通過《不忘初心》,我們真正讀懂了老人,明白了老人的世界。”

  此外,節目中不同年代特有的場景與主人公的生活真實生動,成為這部專題紀錄片的鮮明特點。從列寧裝、布拉吉、解放裝、中山裝、西裝短裙等年代流行服裝,到土地改革、公私合營、職工夜校、上山下鄉、知青返城、改革開放、個體經營等年代重大事件,再到《採檳榔》《月亮代表我的心》《龍的傳人》《我的中國心》等年代流行歌曲,這些中國“痕跡”都在專題片中得到了體現。因而,《不忘初心》也如同一份珍貴的檔案資料,記錄著中國人65年來的生活變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