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中大熊貓"造訪崇明東灘

2017-02-07 08:53:56|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記者從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獲悉,近日,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內首次拍到了幾隻“稀客”——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這種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珍稀鳥類在全球只有2000余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保護區互花米草生態控制與鳥類棲息地優化工程實施以來,為鳥類營造了更多、更優的生活環境,效果明顯。據去年11月至12月的觀測和調查顯示,已有2萬多只鳥兒到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越冬,同比增加5000余只。

  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吳巍博士介紹,在近日的一次鳥類調查中,工作人員偶然間拍到一隻成年中華秋沙鴨,這也是保護區開始水鳥調查以來首次記錄並拍攝到該鳥類;此後幾天,工作人員特意去尋找,又發現了四隻成鳥,從羽毛、體型等情況判斷,雌雄都有。

  不同於普通秋沙鴨,中華秋沙鴨吃葷,以魚蝦等動物為主食,喜歡在深水區活動;它們的嘴形扁長,喙前端帶銳鉤,適合潛入深水捕魚蝦。吳巍説:“第一隻就是在保護區生態優化工程區內一處兩米多深的水域拍到的。”從照片上看,中華秋沙鴨羽色漂亮,有著標誌性的“鳳頭羽冠”,頭頂為具金屬光澤的青綠色,身體為黑色,側身有魚鱗狀波紋。

  吳巍介紹,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的歷史,它們的繁殖地在我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冬季到我國東南部、長江流域的河流湖泊以及海岸線附近區域越冬。1864年,英國人在我國記錄到一個雄性幼鴨標本,將其定名為“中華秋沙鴨”。

  每年的秋冬遷徙季(10月下旬至來年3月下旬),有3萬餘只雁鴨類、5000余只鷗類、3萬餘只鸻鷸類鳥兒和其它各類鳥類飛來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過冬。近幾年,保護區共記錄到五種前來越冬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黑鸛、東方白鸛、白頭鶴和白尾海雕,其中白頭鶴最多,穩定在每年100隻左右,其它四種每年可記錄到三四隻;累計記錄到3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每種數量都比較可觀,從數百到數萬隻不等。

  吳巍透露,最近還有另外兩件讓保護區工作人員欣喜的發現,“在保護區越冬的小天鵝從往年的不到20隻增加到61隻,黑臉琵鷺從往年不到10隻增加到33隻。”這兩種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中小天鵝集中在保護區生態優化工程區內棲息、活動,在去年種植的海三棱藨草地帶覓食。

  另外,東灘保護區去年還種植了600畝水稻,沒有收割而是留給鳥兒當“零食”,這也吸引了不少鳥兒“吃貨”們,“以前是小規模試種,去年首次成片種植,效果不錯。”吳巍説。(李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