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正在“降溫”但拐點並未到來

2017-02-14 15:35:30|來源:上海證券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春節期間各地樓市普遍“降溫”,一二線城市表現尤其低迷。包括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在內的多個一二線城市,春節期間樓市成交量均出現大幅下滑,多地成交量甚至僅為個位數。以上海為例,春節期間上海地區只有8個項目有交易記錄,且所有項目都僅成交1套。而去年同期則有24個項目有交易。

  除了春節假期的原因,今年春節樓市遇冷最重要的原因不外乎兩個,其一,2016年重點城市的樓市漲幅之大史無前例,目前房價高企;其二,2016年下半年樓市調控的嚴厲程度史無前例,且目前仍在延續,購房門檻持續提高。在這種局面之下,投資性的購房者趨向謹慎,部分剛需購房者則望房興嘆或坐等樓市回調時機。

  當下樓市處境的特殊性,尤其是嚴厲的調控措施,決定了行情的慘淡。仍以上海樓市為例,中原地産最新數據顯示,1月27日~2月2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949平方米,這個數據比猴年春節期間減少71.1%,為2011年以來成交量最低水準。與之對應的是,2016年10月和11月,上海相繼出臺了“滬六條”和信貸監管措施,而自2017年1月6日起,針對商業辦公等“類住宅”受到熱捧、頻頻出現在各區域成交榜單的三甲之列的新現象,上海市住建委會同相關部門對商業辦公項目進行集中清理核查,在此期間暫停了此類項目的網上簽約。

  地方的樓市調控措施之所以高壓不減,與中央“防風險、促改革”的定調有關。2016年,樓市“地王”頻出,按揭貸款佔信貸發放總量的比例過高,以及樓價高企令實體經濟成本過快上升,都凸顯了樓市金融化有可能帶來的風險。而防範樓市風險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多次被中央強調,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專門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為2017年樓市定下了基調。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就調控的效果而言,目前一二線城市樓市降溫的局面不太可能持續較長時間,更不會成為樓市的中期拐點。須知,雖然樓市調控的意願是好的,但調控並沒有改變一二線城市樓市緊張的供需關係。就2017年的樓市而言,調控措施能否延續全年暫且不論,可以確定的是,目前北京(樓盤)、上海等城市都做出了未來建設用地只減不增的規劃,在一二線城市土地供給普遍收縮以及剛性需求持續累計、難以有效釋放的情況之下,全年房價溫和上漲仍是大概率事件。

  從供需的角度看,調控措施之所以能夠令樓市持續降溫,不僅是因為調控的措施足夠嚴厲,還因為購房者的購房需求在2016年上半年相對寬鬆的政策下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滿足。長遠來看,房地産要真正進入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仍需以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提高人口容量)等長效的市場機制徹底取代政策調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