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産業升級走出適應期 上海領跑“新國標”

2017-02-16 11:48:53|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從幾十年不變的沉寂,到2015年被稱為“校服新政”的一系列重磅政策推出,中國校服行業一年半以來,在轉型升級的快車道上行進如何?部分地方企業和管理部門尚在“暈車”的時候,哪些區域脫穎而出成為“領跑者”?

  早在2015年6月,我國首個專門針對校服的國家標準GB/T 31888-2015齣臺,這標誌著20多年來中國的校服産業第一次有了統一的規範,成為校服行業的“新國標”。

  上海市品質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纖維檢驗所的姚惠龍副所長表示,截至2016年底,上海市根據國家四部委《意見》精神,上海三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貫徹落實《教育部 工商總局 質檢總局 國家標準委關於以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全面執行GB/T 31888-2015標準。新一代的校服標准將告別等級劃分,只設一檔的準入門檻,並且從安全、生態、舒適、環保四個層面予以高標準要求。

  在安全性方面,標準除了對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甲醛含量、染料及助劑的使用進行嚴格的規定之外,還增加了燃燒性能、附件銳利性、繩帶、殘留金屬針等內容。姚副所長補充介紹,“特別是色牢度、水洗尺寸變化率和起毛起球這些消費者易感知的産品品質,達到了其他同類服裝産品標準中一等品的指標。此外,直接接觸皮膚的部分,其棉纖維含量標稱值不低於35%,這些充分保證了校服穿著的舒適性。”

  而新標執行過程中不合格率相對較高的項目,也恰恰是纖維含量不達標,究其原因,皮膚直接接觸部分棉纖維含量需達到或超過35%,相當於淘汰了一部分過去常用的化纖校服面料。這實際上是要求校服企業從産品設計和面料採購的源頭開始,就要調整思路把好關,一旦不能及時找到替代面料,就將面臨無法達標的風險。

  從近幾年上海市的校服監督抽查結果顯示,校服産品保持90%左右的合格率,校服品質穩步提升。加強檢驗檢測不僅杜絕了不合格産品流入市場,也為校服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原材料把關、産品測試、出廠檢驗等服務,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産品品質風險。

  GB/T 31888-2015標準實施以來,各地也結合實際進行了有益探索。上海市更是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響應新政,加強對校服行業的監管,指導幫助校服生産企業加快升級改革以平穩“渡關”,為全國其他省市樹立了執行典範。

  根據國家四部委《意見》和上海三部門《通知》的精神,上海市質檢院纖檢所積極開展相關標準宣貫會,讓企業主動適應標準;同時受邀給上海市一些中小學校的有關人員開展校服標準專題培訓,對標準的一些內容進行重點解讀,並就校方如何審核企業産品檢測報告等問題作了詳細説明。

  同時,上海市教委也明確了校服採購實施家委會協商制度,校服價格不再設定上限,改為可有家委會通過校服的收費標準後由學校上報主管部門備案。

  上海的校服改革的創新探索改善了校服品質提升與傳統監管模式的不相容的問題,為各地樹立了政、企、校聯動的示範標杆。打通供需兩端,不僅使校服選擇透明化、校服産品品質化,也促成家長與校服企業以學校為平臺進行直接互動,讓中小學校服管理工作從生産、採購到選用全方位符合”校服新政“的要求。

  隨著新國標的普及、社會教育水準和審美標準的提升,校服行業正在經歷的轉型是一場勢不可擋的“生態變革”。這場浪潮中,也不乏有實力企業認為,校服新政的實施,對於優秀的校服生産企業來説實際是一種保護。“過去一些資質不良的校服生産企業隨意壓低校服製作價格,標準實施後,可以杜絕一些廠商憑著與學校的關係就能中標,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低價競標帶來的安全隱患。”覆蓋國內近3000所學校的伊頓紀德國際校服品牌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這樣的看法。

  以伊頓紀德為例,2016年的銷售額為6億元,出貨量突破620萬件,而同年度,整個日本的校服訂購量也只有400萬件,在感慨中國校服市場容量巨大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日本最大校服企業的年出貨量是100萬件,銷售額卻超過19億人民幣。

  鋻於中國校服市場尚未充分放開,校服品質升級剛剛起步,産業未來的發展潛力驚人。在響應新國標的同時,眾多優秀的校服企業也在通過人性化的設計、優質面料、精工製作爭取更合理的價格空間,促進校服市場走向成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