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違啃下硬骨頭 松江九亭大變樣

2017-02-20 08:32:0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松江九亭鎮南側,一座佔地1500畝的生態公園形態初現。而一年前,這裡還是違建廠房和“城中村”的聚集地。

  早就沒了一丁點拓展餘地的九亭鎮,“擠”出了一座“世紀公園”的空間。

  變化遠不止於此。據統計,在2016年之前的十年裏,九亭累計拆除違建32萬平方米,但去年一年就拆除了210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築和無證建築。

  “以前,許多人來九亭,第一感受就是臟亂差。我陜西老家親戚來了之後説,這裡不像是上海啊。但去年以來,九亭一下子變得寬敞、整齊、漂亮了。我那位親戚再來時,還以為下錯了地鐵站呢!”鎮上居民秦阿姨由衷説道。

  敢於向最硬的“硬骨頭”動刀,松江東北門戶正在“大變樣”。“九亭之變,百姓期待已久,也是我們大刀闊斧、唯實唯幹的實踐成果。”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表示,敢破還須善立,接下來松江將以九亭市級區塊為主,打破鎮域邊界,打造26.62平方公里的“九科綠洲”,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産城深度融合,使之成為一顆鑲嵌在上海外環生態廊道上的“翡翠”。  

  “能抗十級地震”的38棟違法別墅,倒在了“五違四必”整治中  

  一個月前,在九亭鎮的姚北路、中心路口,還有一座佔地30畝的別墅小區,裏面38棟小洋樓,據説“能抗十級地震”。但實際上,這屬於違法無證建築,是典型的“莊稼地裏種房子”。

  這也是九亭鎮“五違四必”整治中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2016年九亭鎮成立專項工作組,于10月20日進駐小區,全面啟動相關談判、簽約、清退工作。在排摸階段,工作人員就遇到了“門衛攔著不讓進大門”、“住戶拒絕開門接觸”等情況,通過十幾次上門,才完成逐戶比對核實,奠定了整治推進的基礎。工作人員介紹説,“因為房屋都是違法無證建築,沒法按照本地老百姓的動遷標準執行,住戶的心理落差比較大,談判難度特別高。”為此,專項工作組請來律師,以第三方的身份從法律角度給住戶做思想工作,取得了部分住戶配合併先行簽約搬離。

  12月20日,九亭鎮通過整治大會戰形式先行拆除了13家無證房屋。今年春節前,經過不斷接觸、反復做思想工作,最後一批住戶終於全部簽約搬離。今年1月21日,歷經三個月艱苦奮戰後,“九閩山莊”整治落下帷幕,38棟無證房屋全部實現簽約助拆,共拆除違法無證建築1.67萬平方米。

  這是九亭“五違四必”整治攻堅戰的一個縮影。九亭地區是歷史原因形成的一塊“硬骨頭”,可以説是松江“五違”亂象最突出、安全隱患最嚴重、社會治理最複雜、群眾反映矛盾最集中的一個鎮。區領導説,“敢碰九亭就是敢於啃硬骨頭,這對於松江區全面貫徹決戰決勝‘五違四必’整治具有標誌性、決定性意義”。

  去年,松江三次召開千人大會,統一思想和行動,不回避矛盾,不掩飾問題,不斷加強黨的領導,及時調整優化幹部配置,消除基層幹部隊伍存在的思想畏難情緒、利益糾葛和工作作風問題,強化“事業靠人,人靠精神,精神靠理想信念”的導向。2016年,該區在環境整治一線培養選拔幹部48名。同時,該區堅持領導一線現場指揮、一線掌握情況、一線綜合執法,將“五違四必”整治責任落到基層一線,做到“路線圖上墻可監督,任務書到人可問責,時間表到日可考核”,推動困難和問題在火線解決。而九亭鎮黨政班子、區城管局以及廣大基層幹部夜以繼日連續作戰,依法、鐵腕、穩妥開展工作,打消了違建戶和違法企業觀望僥倖、討價還價的心態,有力推動了整治進程。

  九亭鎮有7.98平方公里被列入2016年市級整治地塊,佔到全鎮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整治規模之大、難度之高,前所未有。但去年一年,該區塊210萬平方米違法建築和無證建築全部拆除,總計騰出土地5089畝,西郊農貿市場等一批頑症被徹底整治。

  家住嘉和陽光城的劉阿姨告訴記者,由於孩子在上海工作,自己2012年買房住到了九亭,但這幾年來住得並不太舒心,地鐵口擠滿了黑摩的,馬路上滿眼是白色垃圾,污水順著街沿流淌,心裏一直盼著哪天開展大整治。“九亭打響‘五違四必’整治的攻堅戰,之後幾乎一天一個樣,我們看著心花怒放!”

  率先探索“198”地塊的成片減量工作  

  九亭“五違四必”整治的一個難點和亮點,還在於在全市率先啟動了198區塊成片減量工作。

  198區塊是指規劃産業區外、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的現狀工業用地。在九亭市級整治區塊7.98平方公里區域內,三分之二佔地被列為198區塊,涉及8352畝土地,共有生産經營企業1886家,其中931家企業位於280處無證建築內,其餘企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五違”問題。

  “198區塊內,近一半企業‘先上車後買票’,大量廠房均為無證建築。”九亭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松江最靠近中心城區的地方,九亭在過去20年中,既嘗到了快速發展的甜頭,也吃到了粗放發展、野蠻生長的苦頭。“前期規劃缺失,社會管理失序、公共配套滯後,環境污染問題嚴峻,已嚴重到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嚴重阻礙了九亭的城市再發展。”

  但是,198區塊內的企業性質多種多樣,利益盤根錯節,要想“成片減量”難度可想而知。下轉5版(上接第1版)“這些企業主在這裡艱苦奮鬥了二三十年,現在突然叫他們離開,心理上肯定接受不了,再加上他們最初對政策吃不透、信不過,所以我們一開始基本無從下手。”整治二組組長老朱告訴記者,他們的包乾地塊內共有49家無證企業,臉難看、門難進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了,沒有一家企業是一次就溝通成功的,大多數都要上門3次以上。

  但不少企業主很快發現,清拆無證建築是大勢所趨,遲搬還不如早搬。對這些無證建築,松江區反復強調“無法外之地、無法外之人、無法外之企業”的原則,探索實施“目錄化管理,依法分類處置”。在實施路徑上,松江推行“黨員幹部帶頭,集體、國資企業先行,倉儲、辦公企業先動,優質企業先搬,拒不配合企業先拆”五個“先行先動”,很快打開了整治局面,並經過三輪整治大會戰,使無證建築減量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許多無證企業本來已‘半死不活’,企業主也感到自身知識結構跟不上、無法達到本地區轉型升級的要求,借此契機,終於下定了去外面發展的決心……”

  老朱告訴記者,有一家已經落戶10多年的大型食品加工企業,是當地納稅大戶,但3000多平方米廠房都屬於無證建築。在前前後後溝通了8次之後,企業終於在去年10月底完成了簽約。考慮到企業仍想留在九亭發展,鎮經發辦對接存量資源,很快在開發區內發現了一處即將竣工的新建廠房,便“牽線搭橋”介紹給了拆遷企業。現在,這家食品企業已經與新廠房業主達成購買意向,將拿下1萬平方米的新廠房,按照新的工藝標準擴大再生産。“不僅如此,政府部門還積極對接外省市開發區,為這些企業尋找轉移發展的出路。”

  據統計,去年一年,在198區塊,九亭共拆除無證建築109萬平方米,涉及280個地塊,清退企業931家,稅收因此“減”了2.5億元左右,但也成片“減”出了3840畝土地,為城市再發展調整出了空間。“最近,位於洞涇鎮的上海市郊最大市場群也將被全面拆除!”副區長彭瓊林表示,今年松江將繼續推進“五違四必”整治,聚焦佔地11.66平方公里的“九泗洞”市級整治區塊和24個區級整治地塊,攻堅清庫決勝,完成全年拆除600萬平方米以上成片違法建築區域的目標。  

  “九科綠洲”將成G60松江科創走廊“龍頭”  

  九亭及周邊地區,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距滬松公路1.15公里的秀浜,原是條讓周邊居民不敢開窗不敢靠近的黑臭河道。如今的秀浜岸清水綠、煥然一新,變成了真正的“秀”浜。

  “‘五違四必’環境綜合整治,對九亭來説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是九亭面對過去環境欠賬的一次徹底清算,也是面向未來更好發展的一次重整啟航。”程向民告訴記者,松江把“五違四必”整治過程轉化為增進群眾福祉的過程,把整治難點變成“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新松江的發展亮點。

  90後女孩徐思依,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九亭人。她説,自家老房子原來在松滬村的黃泥浜,那裏是典型的城中村、廠中村,聚居了大量來滬打工人員,但各項公共配套嚴重不足,燃氣進不來,污水沒法納管,家裏人每天排隊去路邊的公廁,生活狀況很糟糕。好在,政府加快了對農村宅基地的動遷,她和家人現在住進了新建的九亭家園,“我住在高層,親眼見證了小區外發生的喜人變化。去年,小區東側的一個塵土飛揚的花卉市場被拆了,現在那裏已經變成了小花園……”

  哪群眾最不滿意,就從哪改起。九亭地區在整治的同時,加快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去年一年動遷農戶1016戶,相當於過去十年的動遷總量。與此同時,25萬平方米的農民動遷安置基地九亭家園2期啟動建設,初步展現風貌的1500畝綠地就佈局在一旁,實實在在提高當地百姓幸福感。

  大刀闊斧騰出了發展空間,接下來,如何高起點、高標準規劃?據介紹,未來九亭市級整治地塊將與泗涇鎮、洞涇鎮、新橋鎮四個行政區塊一起,打破鎮級行政邊界,形成26.62平方公里的地區級中心——“九科綠洲”,成為整個松江區乃至滬上産城深度融合的示範區和城市有機更新的實踐區。

  作為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一廊九區”中的“龍頭”,這一區域將減少低效建設用地7.5平方公里,生態用地佔比從32%提升到47%,同時建設四級道路交通體系,形成以大健康産業為引領、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産業強鎮聚集區,建設生産、生活、生態融為一體、産城深度融合的科創綠洲。松江幹部説,“我們期待,經過這一輪徹底的整治和更新,未來,‘九科綠洲’將成為鑲嵌在上海外環生態廊道上的一顆‘翡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