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非機動車道 有些“不文明”是因為無路可走

2017-02-22 08:23:1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這些天,上海街頭共享單車品牌又增加了。有網友説,這些共享單車可以組成“彩虹”了。根據不同品牌公佈的投放數量保守估計,上海街頭的共享單車數量已超過15萬輛。

  巨大的共享單車數量,意味著市民使用單車的便捷度大大提高。可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部分共享單車在機動車道上與機動車搶道;橫七豎八停放在人行道上影響行人通行;還有些用戶騎著共享單車逆行……記者採訪眾多騎車者,他們在解釋自己的“不文明”行為時,也提出“能否完善慢行交通系統”?

  沒有非機動車道怎麼辦?

  “有一次我在陸家嘴銀城中路附近騎共享單車,被交警攔下,説我違法騎車,要罰款。”白領燕小姐坦言,因違法騎車被罰,自己覺得委屈:“我騎的那條路是一條很寬的步行街,沒有機動車,也沒有禁止非機動車通行的標誌,如果不能騎共享單車,應該有明顯標誌。再説,陸家嘴‘最後一公里’問題很嚴重,共享單車本來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為什麼不能劃出空間?”

  不少共享單車用戶反映,有時在機動車道或人行道上騎車,是迫於無奈,“因為沒有非機動車道”。他們覺得,共享單車鼓勵人們在短途出行時選擇綠色環保的交通方式。不過,與之配套的應當是相對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統。

  非機動車道為何被佔用?

  市民史女士説,有些道路本來有非機動車道,卻被路邊停車位佔據,非機動車只能騎到機動車道或人行道上。記者在她所説的恒通路上看到,原本挺寬敞的馬路上被劃出了停車位,所有非機動車都只能行駛在機動車道上。

  白領謝先生直言,上海的慢行交通系統有些功能設置自相矛盾:“比如,在延安路這一東西走向的主幹道上,沒有非機動車道,但沿線人行道上有不少非機動車停放點。既然不讓非機動車通行,那劃出這些停車區域有何意義?既然有停車點,那非機動車就有通行需要。”

  在北京東路上班的陳小姐也認可這個觀點,她給記者看了一張照片:在北京東路近長沙路一個“禁止自行車通行”的標誌下,可以看見人行道上有清晰的非機動車道停放區,可實際上這一路段是雙向禁止非機動車的:“給人停車卻不讓人騎車,這種規定合理嗎?”

  非機動車道為何“斷頭”?

  還有些用戶提出,上海街頭頻頻出現“斷頭”的非機動車道,導致違法騎行出現。

  辦公室在上海商城的夏小姐説:“辦公樓門口的南京西路,從西向東有非機動車道,從東向西卻沒有;從西向東這一側,到了陜西北路又沒有非機動車道了。”記者也發現,有些非機動車道“斷”得有些奇怪:以陜西北路為例,從延安中路由南向北至宜昌路,整條路上都有非機動車道;但從北至南的非機動車道從宜昌路開始,至新閘路就斷了。不少騎車人到了新閘路,要麼選擇與機動車搶道,要麼在人行道上騎行,要麼去對面的非機動車道逆行,哪一種都不安全。有騎車人説:“非機動車道並不寬,為什麼不能雙向設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