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亂停放將上信用“黑榜”

2017-02-21 08:54:17|來源:新民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明明劃好了停車的白線,卻隨手丟在人行道上;明明規定不能騎進小區,卻為了一己方便停在車庫……隨著共享單車的發展,一些不文明現象逐漸增多,甚至影響到公共秩序。

  儘管一些企業建立了信用機制,但監管措施乏力。對此,普陀區真如鎮街道創新社區治理,開展政企合作,將不文明行為納入區級徵信平臺,希望能遏制不文明行為。

  任性:

  共享單車被扔在人行道

  昨日早高峰,桃浦路上的軌交上海西站站南廣場入口處,不少市民騎著各式共享單車到地鐵口換乘,橙色、藍色、黃色,讓人眼花繚亂。

  但記者在現場看到,市民停車很任性,一些人隨手將單車停在南廣場,便急匆匆趕地鐵去了,根本不管是否停對了位置。實際上,就在南廣場對面的車站新村小區上街沿,就有用醒目白線劃好的停放區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該自行車停放區域的車輛雖然增多,但秩序開始變得混亂。有市民騎到這裡後,懶得找空位,就直接隨手把車子停在白框外;有的連車子都懶得拎上去,直接停在非機動車道上;還有個別人甚至將單車停在人行橫道線上。

  由於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被擠佔,不文明停放也導致路口發生擁堵。為了維持秩序,幾名普陀市容服務人員在現場當起了搬運工,將違停的車輛一輛輛搬到白線框內。一個早高峰的時間,搬了70多輛違停車,其中橙色的摩拜單車最多。

  奇葩:

  車子停在地下負三層車庫

  對於違停、共享單車進小區等不文明現象,相關維護人員也感到無奈。

  方燁,摩拜單車運維專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定位異常的車輛找到,再通知托運車輛,將車子搬到指定的停車區域。每天找車的經歷,讓他變成了某些區域的“活地圖”。哪個小區有幾個門,哪棟樓在第幾排,他了然于胸。“現在小區的違停單車很多,有的小區一天有一百多輛,我們的車子天天都在拉,來回跑幾趟都拉不完。”一輛單車幾十斤,搬上搬下也是件體力活,方燁笑言,如今的他都練出一身腱子肉。

  即使天天找車練成了“活地圖”,但也有犯難的時候。摩拜運維負責人德全告訴記者,有一次他根據定位發現有輛車被騎進了小區,停在了一棟樓附近,結果繞著這棟樓找了三遍都沒有找到,後來又在整個小區仔細搜尋,還是不見蹤影。實在沒有辦法,他只能通過後臺聯繫將車子騎進小區的用戶,詢問他究竟把車子停在哪了,最後得知原來該用戶把車子停在了地下負三層的車庫裏。“最頭疼的就是這種停到地下車庫的,不僅眼睛看不到,而且根據定位也很難找到,因為GPS信號在地下也不穩定。”

  無奈:

  企業信用約束有點軟

  如何規範用戶行為、杜絕違停等不文明?儘管相關企業建立了相關的信用管理機制,但收效甚微。

  為了規範用戶行為,摩拜單車進行了信用機制設置,如果出現違停等問題,將被扣除信用積分。當信用積分低於80分時,用戶的使用價格將從每小時0.5元上升至100元,摩拜試圖利用經濟杠桿去倒逼用戶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但實際上收效並不明顯。摩拜相關負責人坦承,目前的這套信用機制的運營,主要依賴用戶的舉報,“用戶發現車子違停,拍照上傳並舉報後,我們核實情況屬實,才會對上一個用戶扣分。”

  OFO軟體儘管有舉報渠道,但由於沒有定位功能,無法確定車輛的運行軌跡,即使有人拍照舉報,也沒有證據證明是上一個用戶所為,處罰也無從談起,這個舉報功能基本形同虛設,唯一的作用是讓運維師傅找到車,把它搬到指定停放點。

  現實也證明,目前企業制定的規則,很難約束用戶行為。此前,在西藏南路和壽寧路的一片臨時空地上,黃浦區城管部門扣押了上百輛違停的共享單車,最後只能通知共享單車所屬的公司將車輛運走。而對於那些違停車輛的始作俑者,卻沒法給予處罰。

  社區自治:志願者幫助排查違停給予獎勵

  共享單車亂停放的問題也引發了政府部門的關注。記者從普陀區真如鎮街道獲悉,該街道通過政企合作模式,將違停問題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

  根據雙方合作規劃,街道將在轄區內所有小區門口貼上“共享單車禁止入內”的標識,同時組建志願者隊伍參與小區停車的管理。“小區保安、居委會大媽、網格化管理員,均可以報名成為單車管理志願者,他們負責在社區巡查,一旦發現有違停的車輛,先進行拍照取證,然後將違停車輛搬運到停放位置。”真如鎮街道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通過志願者及時排查違停單車,不僅能凈化社區環境,志願者還能得到相關獎勵,比如獲取免費騎行券、兌換健身服務等,這大大調動了居民共治的積極性。

  摩拜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他們跟其他一些街道的合作,大多是停留在多劃一些停車線,多投放一些車輛上,但真如是真正將車輛“管”起來。“通過志願者管理社區違停,不僅能夠節約企業的人力物力,管理效率也會大大提高。”摩拜運維負責人德全表示,志願者本來就在小區內生活,對社區比較熟悉,在找車子方面肯定比他們要快,這樣也能讓共享單車更快地運轉起來。

  黑榜警戒:不文明行為納入政府徵信

  除了社區共治參與共享單車管理外,真如還進行了一次創新突破,將管理中發現的不文明記錄提交給區科委,納入政府的徵信系統,同時定期公佈“紅黑榜”,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公示,這在全國也屬於首創。

  之前,市民騎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可以不顧忌單車企業自身的“誠信扣分”;但是之後,如果在真如區域任性違停,就有可能上政府的信用“黑榜”。據介紹,真如鎮街道內的共享單車管理員每天都會將社區內的行車記錄上傳到摩拜後臺,這個數據會和普陀區科委的徵信系統對接,政府會定期公示。

  “至少每個月,我們都會公佈一次誠信‘紅黑榜’。激勵守信者,警戒失信者。”普陀區科委副主任王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紅黑榜”是根據企業後臺的數據作出,比如共享單車用戶的誠信分低於80分(滿分100分),就會上“黑榜”。如果用戶一直文明用車,按規停放,也會上“紅榜”。這個徵信記錄也可能成為其他政府辦事的參照,如果失信嚴重的話,有可能會影響到買房、貸款等個人事務的辦理。

  “沒有誠信作為基礎,共享經濟肯定走不遠。”王蓓表示,共享單車出現的不文明行為,目前也主要局限在道德領域,尚無明確的法規去處罰。建立誠信“紅黑榜”,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警戒,倡導市民養成誠信守信的良好習慣,“讓大家覺得失信一開始是不敢,然後是不願,最後是不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