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匯體育公園將開建 奧林匹克俱樂部謝幕

2017-02-28 13:54:14|來源:新民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軌道交通4號線,上海體育場和上海體育館隔站相望。區分這兩座建築其實很簡單,就是看場館頂部空間的閉合。因最多可分別容納1.8萬人和8萬人,上海體育館和上海體育場被不少上海人稱為“萬體館”和“八萬人”,並以此來區分兩者。未來,這兩座本市西南地區的標誌性建築將華麗升級,成為徐家匯體育公園的一部分。

  本月26日,在此經營了多年的世紀聯華體育場店正式謝幕,而東亞展覽館已于去年11月完成清退騰地。到今年6月底,徐匯區將完成155家經營企業的騰地工作。

  90多家經營戶即將搬離

  世紀聯華體育場店是上海體育場區域內規模最大的商戶,面積1.8萬平方米,開業已有十多年。伴隨著歇業,周邊貼上了不少體育公園的規劃方案與效果圖用於展示。超市周邊的一些商戶也正在做著撤離準備,有些商戶還挂出了“最後幾天大甩賣”的標牌。

  按照規劃,徐家匯體育公園東至天鑰橋路,南至中山南二路,西至漕溪北路,北至零陵路,繞場一週約2.5公里,佔地36萬平方米,涵蓋了上海體育場、上海體育館、上海游泳館、耐克籃球公園、阿迪達斯足球公園等各類公共體育設施。

  記者從徐匯區獲悉,在規劃範圍內,共有155家經營企業將要搬離。去年下半年該地區啟動了拆違,原本散落在場館周圍的小賣部、花店等各類違建已在去年底全部拆除。位於“萬體館”和“八萬人”之間,面積達7000平方米的東亞展覽館,也于去年11月完成清退騰地。在世紀聯華體育場店停業後,尚余90多家經營戶需要在6月底前完成搬離。

  此外,為配合徐家匯體育公園的建設,奧林匹克俱樂部也將在3月底進行拆除。

  今後將保留“一場兩館”

  據悉,徐家匯體育公園將會保留“一場兩館”,即上海體育場、上海體育館和上海游泳館,並將和周邊幾處露天訓練場地重新規劃,融入更多互動式、體驗式的體育項目。體育公園對原有體育設施只增不減,以便更好地滿足籃球、足球、排球等賽事需要,更好滿足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市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室內運動需求。通過更新,這片區域將成為融市民健身休閒、青少年訓練、國際專業賽事為一體的開放式體育公園,形成一整片綠意盎然、景觀優美、運動氛圍活躍的公共開放空間,增加綠化空間、戶外和室內體育場地,構建多層次慢跑系統,提升區域活力。

  始建於1975年的上海體育館,在過去十餘年中已經轉型為國內首家劇院式的室內體育館,並擁有了一個新名字“上海大舞臺”。1998年建成的上海體育場,承辦過第八屆全運會、特奧會及北京奧運會足球項目等國內外重大賽事。1983年建成的上海游泳館則承載了很多上海小囡學游泳的記憶,上海姑娘、奧運冠軍吳敏霞的競技之路也始於上海游泳館。這些年來,上海游泳館、上海體育館和上海體育場共同見證了上海體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目前,相關方面收到的關於徐家匯體育公園城市設計及概念方案徵集各種方案中,有5個方案比較完整,近期正在深化方案,擬在近期正式公示徵求公眾意見。

  [新聞延伸]

  政協委員建議提升徐家匯體育公園公益性

  讓廣大市民走得進、用得起、樂得去

  在今年初舉行的上海“兩會”上,市政協委員許劍民就提出,徐家匯體育公園應該成為廣大市民能夠走得進、用得起、樂得去的地方。

  許劍民表示,徐家匯體育公園地處寸土寸金的徐家匯地區,因此要將園區內外的情況結合統籌考慮,使有限區域發揮最大的促進區域體育事業發展的效應。交通、商業、停車等各類配套設施要一併考量,既為市民體育鍛鍊提供方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徐家匯地面交通的負荷。此外,在體育公園週邊可以建設生態健身步道,同時建一些受民眾喜歡的項目場地,比如羽毛球場、網球場等。

  許劍民認為,徐家匯體育公園應起到普及宣傳上海體育文化城市的作用,建議設置一座具有博物館功能的數字文化體育場館。同時,提升場地使用的公益性,制定場地收費標準時充分考慮到市民的經濟承受能力,讓廣大市民能夠走得進、用得起、樂得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