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凡:跨界帶來人生驚喜

2017-02-28 14:17:23|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熒屏名嘴曹可凡的藝術人生從跨界開始,從學醫跨入主持算起,至今整整30年。如今,他又從熒屏跨出去,不僅寫下10多本書,還在七部電影中扮演角色,他在電影《上海王》中演洪門師爺,還摘下了中美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

【娛樂】曹可凡:跨界帶來人生驚喜

圖説:曹可凡主持

  跨出醫學當主持

  “跨界給我帶來人生驚喜”,這是曹可凡在今天舉行的《曹可凡與他的朋友們——主持生涯30年》活動上發出的肺腑之言。

  確實如此,30年前的一天,正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讀書的曹可凡由於主持“校園藝術節”有出色表現,學校裏就推薦他去參加上海電視臺舉辦的《我們大學生》主持人大賽,次日匆匆登臺,毫無準備的曹可凡朗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沒想到的是,這次比賽,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至今還記得,自己在熒屏上説的第一句話是:“我叫曹可凡,我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五年級的學生……”

  為了慶祝自己主持生涯30年,曹可凡請來了當年作為嘉賓與自己同登熒屏的中國著名組織胚胎學家王一飛教授,當時他時任二醫大副校長。曹可凡説:“當時我並不認識王老師,但他很熱情,一口答應了我這個普通學生的要求,作為專家在節目中接受我的訪談……”由於師生配合默契,語言流暢,曹可凡由此榮獲一等獎。日後,他聽時任評委會主席孫道臨的夫人王文娟説,孫道臨那天回家高興地説:“我發現了一個大學生,很有書卷氣!”

  由此,熒屏之門向曹可凡敞開了。他先是主持《我們大學生》節目,後又主持《詩與畫》、文藝晚會等,漸漸迷上了主持人這一行。如果畢業後到當醫生“三班倒”,他將被迫痛別熒屏。為了保住拿話筒的機遇,他決定留在二醫大考研,一邊讀研究生,一邊跨界主持。在留校當了4年醫學老師後,曹可凡又面臨了痛苦選擇,是結束14年的醫學經歷呢,還是加盟東視當主持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最後,王一飛教授説:“我相信你當主持人,能取得比你搞醫學更大的成就!”這番話,幫猶豫再三的曹可凡下定決心,完成人生最重要的跨界。

  由此,在中國電視界,一顆連奪“星光獎”、“金話筒”的熒屏明星冉冉升起。

【娛樂】曹可凡:跨界帶來人生驚喜

圖説:《金陵十三釵》劇照

  走出熒屏演角色

  曹可凡説:“我是一個充滿好奇的人,只要是感興趣的,都願意去嘗試……”由此,他寫下10多本書,當上了上海作家協會理事;他頻頻觸電,先後在七部電影中客串角色,其中有《建國大業》《左右》《金陵十三釵》《上海王》等。今年,他又在準備新片,扮演一個上海灘上著名老中醫,從而又將跨回醫學這一原點。

  話及《金陵十三釵》,曹可凡感慨道:“和張藝謀合作,和貝爾對戲,好比進了表演大師班,收穫良多。”他説,最初張藝謀對他扮演日軍翻譯官孟先生並不贊同,説美國影星貝爾的臉才這麼點大,而你會在銀幕顯太胖。由此,曹可凡狠下決心減肥,“4個月中,蔬菜色拉就吃了一百多份,現在看到就想吐。”最後,他終於成功減肥30斤。

  與奧斯卡影帝克裏斯蒂安·貝爾演對手戲,使曹可凡深感壓力。更困難的是,他還要用英語和日語表演。貝爾為了藝術完美,還常臨時修改劇本,這讓他認真準備的臺詞往往“前功盡棄”。好多次,貝爾主動提出為曹可凡加戲,使他的戲份增添了一倍。在拍孟先生托孤一場戲時,張藝謀要求曹可凡説完一長段英語後哽咽,但含淚不能落下,表演難度很高。為此,他整整3天不與人説話,沉靜在角色情緒之中。戲拍完,張藝謀高興地説:“曹可凡給了我意外驚喜!”

  這次,曹可凡在《上海王》中扮演輔佐三代上海王的洪門師爺,從30多歲一直演到60多歲。這一角色胡雪樺導演八年前就選定了他,“傳統形象中紹興師爺都瘦,但胡導想打破觀眾定向思維——這位師爺雖然心狠手辣、老謀深算,但看起來卻慈眉善目,對主人忠心耿耿,始終維護老大權益,甘當老二。”他用“忠”字來概括角色。在拍他為第二代上海王黃佩玉灑骨灰的戲時,沈家門碼頭人來人往,場面嘈雜,他卻一遍就順利完成了大場面的哭戲。對此,曹可凡笑道,人物“走心”了,哭戲就不難。這一角色,讓他成功問鼎中美電影節最佳男配角。(新民晚報記者俞亮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