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推盤量放大 上海低總價房受追捧

2017-03-03 15:59:17|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房企推盤量放大 低總價房受追捧 剛需族啟動一手住宅小陽春

  2017開局冷清的上海房地産市場在2月末迎來一陣小陽春,一手住宅市場開始回暖,房企推盤量放大,上市樓盤項目重點推出緊湊戶型的兩房、三房公寓,因總價親民而受到市場追捧。專家分析認為,這樣的市場行為為之後房企的推盤策略提供借鑒,而房企與市場之間的博弈還在繼續。

  現場

  低總價公寓受追捧

  一手住宅市場持續回暖中。上海上上周新建商品住成交面積9.34萬平方米,環比增加20.4%,達到年前成交水準,上周新建商品住成交面積12.52萬平方米,環比上漲34.24%。新年後第一週推盤量為284套,第二周為608套,第三周預推盤量跌至186套,從項目來看,基本預推盤量維持在每週1個。相比年初,市場慢慢升溫。目前有入市計劃的住宅項目為28個,其中住宅19個,別墅7個,商業2個。從區域上看,外環外為21個,中外環間為2個,中內環間僅1個,內環內為4個,佔比最多的浦東新區有8個,嘉定、閔行兩區均有4個;就推盤類型看,新盤佔比為25%,舊盤加推佔比為75%。

  房企推盤節奏加快,市場亦迅速做出反應。從成交數據看,呈現出中低端項目佔據主流的特點,上周成交面積前十位的項目中,均價在3萬元左右/平方米的佔了80%。排在成交首位的佳源夢想廣場公寓成交113套,均價為2萬元/平方米;排在第二位的金地自在城成交72套,均價在3.28萬元/平方米;排在第四位的遠洋萬和四季均價在2.45萬元/平方米,成交51套。上述項目分別位於奉賢枳林、松江泗涇和浦東惠南板塊,屬於價格低窪地區,帶動上周成交均價下探至41397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4.22%。

  剛需一族啟動了一手住宅的小陽春行情。上周,位於嘉定新城板塊的路勁上海派Ⅱ加推房源就嘗到了甜頭。該項目位於軌交11號線沿線,推出的房源為68平方米2房和87平方米3房的緊湊型公寓,單價在3.2萬元-3.5萬元/平方米,包含精裝修房源。有數據顯示,路勁上海派Ⅱ的房源預售證為797套,認籌卻高達1400組左右。現場幾位購房者在受訪時不約而同表示:周邊二手房單價都賣3.6萬元了,相比這個新盤要實惠不少,況且再靠市區一些的江橋新盤單價都超過4萬元。

  中原地産分析師盧文曦分析認為,樓市新政決定剛需族成為了市場主力,認房又認貸加上二套房首付達到七成、利率上浮,低總價成為購買的決定因素,“年輕人結婚購房、小家庭因為孩子購房,剛需、剛改人群因為貸款限制,首先要考慮房屋總價,積極選擇符合支付條件和能力的房源。上述新盤迎合了市場需求,經過蓄客,推出近800套房源説明開發商心裏有底。”

  其他房企的推盤也精準出擊剛需、剛改人群,滿足購房者緊湊戶型、低總價的需求。像位於浦東臨港的保利鈴蘭公館主推89平方米的3房,同潤金色橘苑主推78平方米的2房,位於寶山楊行的中冶盤古馨苑主推70平方米的2房,位於閔行馬橋的萬科公園大道主推98、103平方米的3房和95、110平方米的3房,位於寶山顧村的金地天地雲墅推126平方米的4房。其中,萬科項目新推30套房源均價與之前加推的持平,而該公司位於徐涇軌交17號沿線的項目天空之城正在蓄客階段,主推89至120平方米2至3房的房源,填補徐涇板塊的剛需一手房源空白。位於青浦新城的東原公館還推出了56平方米1房的房型。

  分析

  市場博弈仍在繼續

  與往年樓市到2月下旬時每天有三五個樓盤外推的節奏相比,今年的推盤節奏仍然馬力不足,顯露出房企的一絲不甘。“這種不甘是房企對市場仍抱有希望,認為房價不會跌。”盧文曦分析認為,“一方面項目預售證的審批更嚴,節奏放慢;一方面,開發商也不願儘快推盤,在等市場的反應再定策略。”

  跨過跌宕起伏的2016年,各大房企對2017年的業績指標沒有絲毫放鬆。恒大、萬科、碧桂園、綠地等龍頭房企要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創新高,中堅力量也要求至少與去年持平,更有不少如旭輝、新城喊出了衝千億元的目標。在這樣的壓力下,定價策略至關重要。盧文曦認為,房企的態度使得近期的市場處在博弈之中,“開發商還想等,購房人群也可以等。新政之後,市場的基調已經定了,如果認定房價下跌,購房人群願意再等下去,況且二手房也打開議價空間,可以選擇。市場活躍起來與否,價格到不到心理預期是關鍵。”

  隨著時間推移,房企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3月若頂不住4月就可能降價,“市場是做出來的,不是誰能預先設計的。難道開發商準備等到拿現房出來銷售?”盧文曦分析認為,對那些代價高昂拿地的項目來説,更需要審時度勢,“前兩年的地王,比如莘莊的金輝,江橋的龍湖,都面臨抉擇。”盧文曦分析認為,“目前的市場環境已不是當初拿地時,住建部等管理層持續釋放穩定樓市尤其是主要城市樓市的信號,融資渠道持續收緊,加強監管,開發商的資金壓力不斷增加。”

  因為市場情緒阻止房價反彈,房企之間也面臨博弈。盧文曦提醒,“對開發商來説,若真到了降價的時候都想安全上岸,誰降得少,出貨慢,誰就可能受拖累影響業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