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著名導演上海“把脈”中國電視劇的創作之路

2017-03-07 15:20:04|來源:中國新聞社|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由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與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導演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電視劇導演——上海論壇”6日在滬舉行。14位中國著名導演於此間“把脈”中國國産電視劇的創作之路,呼籲行業出産更多的“高峰”作品。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産業發展迅猛,卻更似進入了一個“戰國時代”:原創電視劇數量繁榮的同時,“大IP”、“高片酬”、“小鮮肉”等亂象叢生。《羋月傳》導演、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會長鄭曉龍在此間表示,中國電視劇“有高原,沒高峰”的現象仍未改變,新亂象給國産電視劇的創作帶來了各種影響。

  中國電視劇何以難出“高峰”?在不少導演看來,癥結之一在於資本市場對藝術的“綁架”。“我不怕任何題材,唯獨怕的是作為一個導演完全妥協于資本、成為‘人質’。”《擎天柱》導演閻建鋼説,“以前我們一部戲可以籌備半年,光案頭就可以做幾個月。現在,像我這樣頭髮白、比較受人尊敬的導演,也會面臨到開機那天才見到這部戲的主演的情況。”

  “遵循經濟規律”的掠奪式消費也造成了中國國産電視劇的“高峰”難見。“比方説,高滿堂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編劇,於是幾百家影視企業找他去寫劇本,高滿堂有多少儲備、能力、精力在一年時間裏寫這麼多劇本?大家可能就會‘非常善良地’把一個優秀編劇扼殺掉了。”《士兵突擊》導演康洪雷説。

  行業亂象令不少導演“痛心疾首”,而“破題”方法並非沒有。現場,著名導演韓剛分享了自己執導《咱爸咱媽》時的“自信”來源,“一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關於家庭、關於孝道、關於道有共識;二是對好的作品有共識。什麼是好的作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

  “中國文化在我們這代人和下代人血脈裏流淌的傳承是不會改變的,受到的熏陶不會輕易改變,我們五千年的文化、那麼多先行者留下的瑰寶,我們繼承下來,這是給我們的力量、給我們自信的財富。”《感動生命》導演陳燕民説。

  論壇上,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導演專業委員會與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就共同促進電視劇創作和影視産業發展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王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