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在談到城市治理時指出,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大問題。要強化依法治理,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城市治理頑症難題,努力形成城市綜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要強化智慧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標準,更多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準。要加快補好短板,聚焦影響城市安全、制約發展、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強綜合整治,形成常態長效管理機制,努力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
總書記的講話在上海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作為一座超大型城市,上海的社會治理之路要符合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沒有現成的先例可循。上海的幹部群眾紛紛表示,上海的城市治理之路,就是要依靠法治、依靠科技、依靠全社會共同的力量。
依法治理: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切中“痛點”
“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這樣一座超大型城市的治理提出新的要求,讓我們備受鼓舞,也更加明確了方向。”來自靜安公安分局交警支隊的一線交警、第六屆上海“平安英雄”唐立宏參與了去年開始的上海交通大整治,總書記要求上海“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城市治理頑症難題”可謂切中了“痛點”:“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時候交通擁堵只是表像,擁堵是由秩序混亂造成的,而秩序混亂的根源是交通違法行為。”他表示,上海通過一年多嚴格執法的實踐,讓市民逐漸意識到,遵守規則的人最終不會吃虧:“規則意識和法治精神,是上海應有的精神財富。”
“要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從嚴剛性執法,彰顯法治權威,增強全社會的法治共識。”黃浦區區委書記湯志平説,上海的城市治理要更加突出“依法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長效治理”的理念,更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難題。在他看來,上海在城市治理方面必須加強系統設計和統籌謀劃,改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傳統方式,找準問題矛盾癥結,綜合施策、標本兼治,才能防止頑症反彈回潮:“針對城市頑症根源,從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入手,加強政策引導和源頭預防,剷除頑症滋生土壤;聚焦常態長效,進一步加強城區綜合治理的整體規劃,加快完善城市綜合管理標準體系,不斷拓展豐富網格化管理內涵,大力推廣聯勤聯動執法機制,著力提升城區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準。”
“上海建立的基層法律服務體系,可以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法律援助服務,幫助老百姓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化解矛盾。”在上海市律師協會社會公益與法律援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彭濤眼中,堅持依法治理城市能形成“多贏”的局面:讓群眾獲益,也讓基層政府日常依法行政有了方向和保障,讓律師等專業人士也有更大為社會服務的空間。
依法治理,是總書記提出的要求,也是基層工作人員的切身感受。“要化解社會矛盾糾紛,除了一顆為民服務的心,還既要有專業知識,也要有法律知識。”徐匯區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周鳳妹説,有針對性地向矛盾當事人宣傳法律法規,增強他們的法治意識,調解也變成一次普法教育,能逐步減少矛盾糾紛。
寶山區吳淞街道泗東新村居委會黨總支書記劉秀妹,對“用法治思維治理小區”很有體會:“從2012年起居委會就開設了‘法律夜門診’,每週一至週五,每天一名居委幹部與兩名志願者當班,為小區居民調解糾紛、提供法律諮詢。”小區還組織開展“法律進樓組進家庭”活動,激發群眾“依法治樓”:“居民法治意識提高了,文明素質也會提升。現在樓門口的垃圾袋也不見了。”
智慧城市:超大型城市治理的“鑰匙”
“作為超大型城市的上海,要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上有新作為。”不少幹部群眾談到,總書記提出上海城市治理提高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準,正是為上海這一超大型城市治理“破題”提供了方法。
公共交通是一座城市的“門面”。上海巴士集團副經理楊復彬對於總書記提出“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準”深感振奮: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正大量採用信息化技術,不僅提高了企業效率,也滿足了市民出行需求,保證了城市安全運轉:“我們的公交行駛信息,提供給交警、路政等部門,成為上海道路交通規劃的數據依據,促進社會公共事務決策更科學。”
在上海的幹部群眾看來,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上海的城市治理中,是為了進一步提升管理標準,能使城市治理變“被動”為“主動”,變“總結”為“預判”,變“應對”為“引導”。
“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我們的工作要積極解放思想、勇於突破。”金山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陶建平説:“現在區檢察機關聯合區公安、綜治等部門,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對區域內刑事案件信息進行歸納分析,運用犯罪數據分析、製圖等技術,繪製犯罪熱點地圖,借助警用GIS平臺定期製作預警預測材料,為風險研判、有效治理提供依據,實現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精準化。”
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助推城市治理理念的變化,上海的幹部群眾紛紛表示,總書記所提的要求,契合了上海這樣超大型城市發展的規律。
“我們充分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手段,全面推廣居村電子臺賬,就是為了讓老百姓能夠‘有困難、找村居’。”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表示,上海全面推進社區政務服務一口受理、全年無休,提升社會治理的精細化程度,讓群眾辦事更加便利。在他看來,檢驗城市治理工作“成效”的標準就是群眾是否感受到、群眾是否滿意。上海目前正聚焦基層難點,推動“社區三年行動計劃”,解決一批“急難愁盼”,讓群眾更好地共享經濟社會改革成果,這樣全體市民才有激情和能力參與社會公益服務,進一步提升城市整體文明程度。
補好短板:人人有責人人盡責是關鍵
“總書記要求加快補好短板,加強綜合整治,努力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這是對上海幹部群眾的希望和重托,也是我們加強和改進工作的努力方向和重要動力。”靜安區委書記安路生以靜安區這一上海中心城區為例:“實現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補短板永遠是進行時。”在他看來,牢記總書記的囑託,要從一個個具體問題出發,對症下藥,持續發力:“城區環境是當前尤為迫切的難題,今年我們將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區,集全區之力推進‘美麗城區’建設,打好‘五違四必’和中小河道整治的攻堅戰,確保城區環境能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變化。”
“補好短板只是第一步,形成常態長效管理機制,不讓短板再成為短板則更考驗治理能力。”不少幹部群眾表示,上海作為超大型城市,要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提升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準,將補短板的成果鞏固下去。
閔行區網格化中心負責人表示,立足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注重社會治理體系建設,閔行提出了社會治理“網格化+”的模式:全區為一張大網,在街鎮中網之下,分出村居、街面和拓展三種網格類型,劃分出976個責任網格,責任到人。責任網格日常巡管,發動群眾參與管理,將城市頑症和民生訴求,發現在初期,處置在前端,解決在基層。
群眾的事同群眾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參與——在幹部群眾看來,總書記用通俗形象的語言深刻地揭示了上海城市治理的關鍵——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共同體,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現代格局。
虹口區歐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燕華學習了總書記講話後,深受鼓舞和啟發:“作為基層黨組織的負責人,要把總書記的講話落實好,關鍵就是‘著眼于群眾’。”王燕華説,通過“漂亮樓道”、“美麗陽臺”等與群眾貼近的品牌項目推進,通過黨員“亮身份、亮承諾”,調動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也調動區域共建單位、兩新組織、居民區各類黨群資源,雙向互動,共商共治:“最終是為讓更多居民享受到高品質生活。”
“總書記高瞻遠矚、具有戰略眼光的指示精神,為上海的城市治理之路指明瞭方向。”廣大幹部群眾紛紛表示:“面對上海超大型城市治理這一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將解放思想、勇於突破,在實踐中走出一條‘上海之路’。”(責編:陳晨、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