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還原上海千年古港

2017-03-13 12:04:2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分享到:

圖片默認標題

一位觀眾正在端詳隆平寺塔地宮出土的阿育王塔和金槨等文物。蔣迪雯攝

  史籍記載上海地區早在唐宋時期就有著一座雄鎮東南的外貿大港——青龍港。但此前相關考古實證卻略顯單薄。自2010年起,上海博物館啟動了規模浩大的發掘項目,在青浦區白鶴鎮一帶屢有收穫,迄今已有各類唐宋元時期的瓷器、銀、銅、鐵、木器陸續出土,數以萬計。進一步比對發現,這些器物來源於長沙窯、景德鎮窯、龍泉窯和越窯等國內著名窯口,且與當時中國遠銷日本、高麗、大食、交趾等地的外貿商品一致,證實了上海自古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圖片默認標題

解放日報根據上海博物館最新考古發現、相關史籍,並參照唐宋時期有關畫作,模擬復原的鼎盛時期(兩宋)的青龍鎮港口和社會風貌圖。(曹俊 葉田媛 王美傑 狄斐 楊可欣 葛曉嬋 繪)

  2016年秋,上海博物館考古隊在發掘現場發現一處古塔塔基的遺跡,並“意外”地在塔基下發現一座保存完好的地宮,同時出土了臥佛像、阿育王塔、舍利等文物。根據塔基尺寸和八條邊的現狀,研究人員推測其塔身高7層(約48米)。這與史籍中記載青龍鎮“北塔”——隆平寺塔“七層八邊”的敘述吻合。隆平寺塔的發現,與青浦區白鶴鎮現存青龍塔的方位相結合,解決了青龍鎮北部地標定位的問題,對進一步發掘有著重大意義。青龍鎮考古,還有助於進一步研究上海“以港興市”的發展脈絡和文化基因。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隆平寺塔地宮出土的部分文物。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上海博物館考古隊在青龍鎮遺址發掘的部分代表性器物。

圖片默認標題

隆平寺塔模擬復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