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深海立體電影《蛟龍入海》科技館展映

2017-03-16 15:21:30|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蛟龍號”是中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跟隨它看到的深海是什麼樣子?由上海科技館原創製作的4D影片《蛟龍入海》,今天在科技館科學影城上映。影片帶領觀眾搭乘“蛟龍號”,潛入大洋洋底,探尋奇幻的海底生物和神奇的“黑煙囪”,揭開深海的神秘面紗。該片是我國首部深海高清立體電影,時長18分鐘。

  本片所呈現的影像是我國首次拍攝到高清深海影像,不僅為廣大觀眾揭開了深海的神秘面紗,更為科研團隊進行深海研究提供清晰的影像支撐。黑暗,是深海的底色。影片攝影完全靠“蛟龍號”額頭上的一組照明燈,曝光正常的範圍大概在5-7米範圍之內。深海攝影機跟隨“蛟龍號”下潛數千米,真實地記錄了第35航次科考的故事。

  《蛟龍入海》製作週期為2年,現場拍攝歷時4個月,分別赴西南印度洋科考(“蛟龍號”第35航次第二、第三航段)、青島國家深潛基地等地進行拍攝,拍攝深度在2800米到3000米之間,獲得了大量珍貴素材。片中不僅呈現了海底低溫區的視頻影像,比如貽貝、螺、茗荷和一些多毛類生物,還在西南印度洋的“龍旂”(中國科學家們發現的首個海底熱液區,科研價值極高)拍攝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多個高溫熱液噴口,俗稱“黑煙囪”。在這個奇特的高溫熱液區中,“黑煙”夾帶著甲烷等有毒化學物質噴涌而出,溫度最高達到379℃,足以將鉛融化。

  《蛟龍入海》是上海科技館製作的第8部4D電影,得到了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的資助。電影以“蛟龍號”數次深海探險為縱向線索進行講述,在每次探險過程中重點突出不同的發現,通過探險與發現的交叉結合,並通過立體畫面和特殊的劇場效果,能讓廣大觀眾觀賞大海深處,了解我國深潛技術的發展,培養對海洋科學的興趣。(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