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衛生與健康大會召開

2017-03-21 13:38:47|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奉賢區中心醫院的醫生總結出一套“戒煙一席談”,以春風化雨的方式勸導戒煙門診的煙民與香煙告別;上海萬名高校學子走上街頭宣傳“無煙上海”……今年3月,新修訂的《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正式實施,為了2000多萬人的健康,“天花板下全面禁煙”。

  全民參與控煙行動,僅是上海這座國際大城市共治健康、共享健康的一個縮影。

  上海在全國最早提出健康城市建設。2016年,上海市戶籍人口期望壽命83.18歲,上海市民主要健康指標已連續十多年處於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水準。在上海,政府主導、跨部門合作、群眾參與、社會共治,健康促進的理念與措施早已無處不在。上海市衛生與健康大會今天召開,併發布《“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描繪上海這座城市未來美好的健康願景。

  政府主導,健康融入萬策

  健康問題不是“衛生部門”一個部門的事情,這在上海已經形成共識。“健康融入萬策”,意味著各級政府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政策時,把人的健康放到優先位置。

  在學校食堂裏,95%的中小學生在這裡用餐,為確保學生這頓飯吃得安全、健康,上海投入2億多元改造學校食堂,同時給所有學校配備營養師。

  根據學生生長髮育需求,上海還專門研究制訂了中小學生學校午餐的營養標準指導性意見。伙食營養搭配講究了,“小胖墩”少了。

  在教室裏,上海還完成了另一項改造工程:照明改善計劃。2007年到2010年,上海市區財政投入專項經費1億元,對全市1415所中小學校的42125間教室進行光環境改造。改造後的教室照度實現了“見光不見燈”的無眩光舒適效果,經對2萬多名中小學生進行的眼科檢查發現,燈光改造對控制近視的發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照明改善後,“小眼鏡”也少了。業內人士指出,讓孩子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睡眠習慣、運動習慣等等,看似一個個小細節,其背後卻是上海跨部門協作努力的成果,涉及醫療衛生部門、高校、醫院、教委、食藥監等諸多部門。

  事實上,在第三方評估時,社會普遍認為,上海市在建設健康城市行動時,政府強勢推進、部門密切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的“以健康融入萬策”工作機制是一條十分寶貴的經驗。

  群眾參與,健康之道

  除了校園,上海的健康促進工作已在全社會撒下一張網:“衛生與健康”的理念走進商務樓宇、走進工地,走進街道里弄。健康支撐環境的全人群覆蓋、健康知識與服務的可及性,已經成為上海健康促進工作的一大特色。其中,孕育在社區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尤為引人注目。

  在長寧區金菊小區,記者與綠園一村“健康自我管理小組”一起體驗了從手指操開始的各種健康活動。“綠一”小組組長陳本大説,小組裏年齡最大的是92歲。每月,家庭醫生都會來給他們開設健康講座;專業醫務人員也會來指導居民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成阿姨是首批“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成員,她説在過去9年間,不僅學會了控制自己的高血壓,還幫著42年煙齡的老伴戒掉了香煙。

  目前,上海已有“健康自我管理小組”2.6萬個,覆蓋全市100%村居委,先後有逾44萬市民參與活動。不要小看這一個個自我管理小組,經第三方隨機對照試驗顯示,它們已從慢性病預防控制拓展成為面向公眾推廣健康生活的重要渠道。

  夯實基層,健康端口前移

  在去年11月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期間,世界衛生組織代表走訪了上海的不少社區,他們説:“目前大部分國家對衛生的投入有95%用於疾病治療,而在上海的社區裏,我們看到了從治療到預防的投入轉變,看到了政府對於疾病預防的重視。”

  在上海,關於健康的成績單一直很醒目:2016年,上海市戶籍人口期望壽命83.18歲,上海地區嬰兒死亡率3.76‰,上海地區孕産婦死亡率5.64/10萬,這3項指標已持續多年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水準。這背後的保障,是上海健康城市建設方面的又一條經驗:夯實基層。

  眼下,上海正在深入推進社區衛生綜合改革和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在前幾年家庭醫生簽約的基礎上(已簽約1027萬人),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為重點,進一步推進“1+1+1”醫療機構組合簽約。

  社區乃至家庭,是一座城市最末端的健康“細胞”,上海注重把醫療關口從治療前移到預防,將衛生資源的配置和投入持續向公共衛生、精神衛生、母嬰健康、醫養結合、臨終關懷等傾斜,就是在一點點搭好健康的基座,把健康的種子植入每個普通家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