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對口幫扶 助遵義揚帆“出海”

2017-03-22 14:39:28|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上海與遵義,對口幫扶之外,早有緣分。兩地都是富有紅色基因的城市,上海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遵義是中國革命的轉折地,“紅色血脈相連”;有趣的是,遵義有條上海路,上海也有條遵義路。自2013年上海對口幫扶遵義以來,滬遵兩地創新思路,緊密結合實際,不斷拿出有針對性的舉措,遵義在上海的名氣越來越大,遵義當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也越來越強。

  上海捧場遵義旅遊

  對老百姓而言,上海與遵義最直接的關聯,是旅遊。據統計,2015年,上海赴遵義遊客15萬人次,去年,上海赴遵義遊客超過27萬人次,增長很快。借兩地情誼,遵義旅遊著力開發上海市場,去年特意在滬掛牌成立了旅遊行銷中心,並有針對性地策劃了“老上海遊新遵義”等活動。為了吸引更多上海遊客,遵義顯然花了心思。去年在上海某劇場,《傳奇遵義》的舞臺秀一開場,竟滿場飄酒香,一群“釀酒漢子”隨即從高粱堆裏出場……演出結束,主辦方“趁機”發放遵義旅遊護照。

  近年來,隨著對口幫扶的深入,遵義各種土特産也被一些上海人熟知。常有遵義農産品的推介會在滬舉辦,“羊肉粉”“劉二媽米皮”“習水臘肉”“方竹筍”等展臺前,人頭攢動。遵義茶葉也在上海吃香,上海與遵義簽訂了産銷合作協議,上海市茶葉行業協會曾赴遵義,與當地茶葉企業舉辦産銷座談會。

  精準聚焦扶智脫貧

  發展旅遊與土特産展銷,最終目的都在於脫貧致富。去年,上海幫扶遵義的重點,安排在武陵山、烏蒙山兩個山區,幫扶項目資金重點投入新農村建設、産業發展等領域,有力助推了遵義市多個區縣416個貧困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並完成20.31萬貧困人員脫貧。

  扶貧要扶智。上海市對口幫扶遵義之初,便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教育幫扶,學校硬體改善得很快。位於赤水河畔的小壩小學,在大山深處,交通不便,學校裏的孩子,不少都是留守兒童,10平方米的宿舍要擠下二十多位孩子,兩人睡一張床再正常不過。如今好了,學生公寓面積增加了150平方米,該小學還成了全縣最早擁有塑膠跑道的學校,隔壁縣市的家長都想送孩子來讀書。

  相比修建校舍,提高教學品質更不容易,上海也做出了特色。值得一提的是錄播教室,如今已成了遵義部分學生最喜歡上學的理由之一。錄播教室有什麼用?它不是一台電腦、一個顯示屏那麼簡單。通過互聯網,遵義的學生能直接看到遠在上海的課堂情況,不僅兩地學生能互動,老師也可以在教學和管理上向上海老師取經。

  湄潭縣的第一間錄播教室,設在湄江四小,由上海市楊浦區教育局與湄潭縣共同出資建成。該校一位老師坦言,教室安裝多媒體之後,他能夠用電腦課件備課,把課堂盡可能地交給學生,讓他們互動。近年來,正安、習水、道真等縣的中小學都開始有了錄播教室,越來越多的遵義學校和上海學校結成對子,兩地共享的課堂,讓一些從未走出過遵義的孩子大開眼界。

  據了解,2016年,上海總計安排6299萬元扶持資金支持遵義,重點扶持40個項目,涉及新農村建設、産業發展、社會事業、人才培訓等四個方面。在“十三五”期間,遵義更要“借上海出海”,努力把遵義打造成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