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

2017-03-22 08:22:34|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昨天(21日),上海市衛生與健康大會召開,《“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綱要》)發佈,作為未來15年推進健康上海建設的行動綱領。

  《綱要》是與2400多萬上海市民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密切相關的一份文件,它給我們描繪了未來15年上海這座城市美好的健康願景。它既是貫徹“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行動綱領,也是履行去年11月在上海召開的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通過的《上海宣言》的實施路徑。

  “《綱要》有2萬多字,字字事關百姓健康。”滬上專家學者昨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綱要》明確要持續推進“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戰略,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這體現《綱要》編制的“大健康”理念,需要全社會、全體市民的共同參與和努力。

  全球城市首先是健康城市

  上海在全國最早提出健康城市建設,2003年以來連續開展五輪健康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上海市民主要健康指標已連續十多年處於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水準。同時,上海也面臨人口深度老齡化和高度國際化,以及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的挑戰。所以必須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推進健康上海建設。

  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社會文化處處長陳群民參與了《綱要》的前期研究工作。在他看來,《綱要》的一大亮點是提出了關於“健康”的先進理念,即把健康作為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並第一次將健康作為城市戰略來推進。《綱要》明確提出,健康是上海邁向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標誌。“放眼世界,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卓越全球城市首先都是健康城市。”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善聯教授説,《綱要》遵循了健康優先、改革創新、科學發展、促進公平以及共建共享5大基本原則,並結合“上海特色”分別對2020年、2030年健康上海建設提出戰略目標。《綱要》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到2020年,本市平均期望壽命、上海地區嬰兒死亡率、孕産婦死亡率三大指標預計為≥82歲、≤7‰、≤12/10萬;到2030年預計為≥84歲、≤5‰、≤10/10萬。

  胡善聯強調,在英文中,健康(health)與財富(wealth)的差異僅為一個首字母,只有兩者之間達到平衡,才能真正地讓更多的人擁有健康,享受健康生活。而伴隨著“健康優先”的理念,既要有政府的推動,更需要社會、家庭、個人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讓政府、醫務人員與居民都能享受醫改紅利,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醫療改革要服務於健康要求

  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左學金教授看來,在整個醫療衛生體制中,在政府的有關規劃中,以及在我們全民的意識中,都不應以治療為中心,而是應圍繞健康這一中心。他説,我們的健康不僅僅是醫療衛生的事情,人口的健康不是醫院決定的,而是由生活日常的行為習慣來決定的,所以要加強對預防的重視,特別是對慢性非傳染疾病的預防。這次《綱要》首次明確將體育場所面積寫入。

  左學金説,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要服務於健康的要求,要改變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的激勵機制,要讓醫務人員將關口前移,更積極地參與到預防工作。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梁鴻談到,醫療改革明確了改革的初衷,那就是從大家的健康出發,切實地讓老百姓更加公平地、便捷地獲取到優質的醫療資源。當然,醫療改革是世界性難題,需要未來不斷地、長時間地積累和探索,並非一蹴而就。

  促進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綱要》立足於全人群和全生命週期,推進健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改善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外來人員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體現了促進公平的原則。

  上海市健康促進協會會長李忠陽説,上海向全市人民做出了一個承諾,那就是要把健康問題作為一個城市優先考慮、優先解決的問題,這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從各個領域的規劃到管理,都要貫穿健康為中心的核心。

  《綱要》還反復提到了重視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世界衛生組織已有的研究顯示:決定一個人健康長壽的因素60%源自生活方式。因此,為了實現“2030目標”,今後要進一步加大對於健康知識的普及、健康技能的傳授和健康環境的打造,促進市民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陳群民認為,在健康管理的主體上,《綱要》進一步凸顯了“大健康”的理念,提出要形成政府、個人、社會的多元管理主體。《綱要》也明確提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健康是各部門共同責任的觀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