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起涉P2P網貸案已有41人獲刑

2017-03-23 11:10:34|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5萬元起點,年化收益最低8%,最高15%,投資週期短,最短3個月,最長才1年,且可以隨時取出。這麼誘人的投資項目,是百銀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吸金”時的書面宣傳。然而最終在非法投資吸金7億後,公司負責人卷款潛逃,令3700余名投資者投資夢破碎。今天上午,楊浦區檢察院發佈了《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檢察院服務保障楊浦加快建設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和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的若干意見》,並介紹了該院金融和知識産權檢察工作開展情況,披露了大家關注的本市首起涉P2P網貸非法吸收存款案百銀公司案件的相關細節。

  投資經理害人害己

  據介紹,2010年5月,楊浦區檢察院成立金融檢察科。2012年1月-2017年1月,共受理知識産權、金融審查逮捕案件221件332人,批准逮捕179件257人;受理審查起訴案件592件1004人,起訴478件685人。值得一提的是,至今共受理審查起訴非法集資案件51件199人,涉案金額數十億元。

  百銀案中讓被害人最恨的不是卷款逃跑的公司負責人繆某、賴某,而是當初對被害人拍胸脯拿合同“正正經經”把他們拉入坑的幾名經理和業務員。而他們到案後也大呼冤枉,有些甚至還帶著親友一起跳了火坑。

  在為百銀集團拉客戶的眾多經理中,董某便是其中一員。2014年,董某先後在多家金融服務公司做銷售。2014年7月,經朋友介紹,董某加入百銀。其主要工作就是管理羅某的團隊。作為銷售經理的羅某底下有3名團隊經理,11名業務員。除了3萬元的底薪,團隊業務的提成董某也能收入囊中。團隊業績每月達到700萬元,則可以按照0.15%提成,達到3000萬則可以按0.3%提成。而憑藉以往工作的客戶資源,董某自己拉到的業績就達408萬元,共7人投資。

  董某表示,自己也曾看到過百銀公司的營業執照複印件,明確標有“金融業務除外”字樣,表明百銀公司並不具有金融業務營業資質。然而她想當然地認為P2P行業公司大多是沒有資質而為,公司只是金融業務的平臺,沒有專門資質並不會産生什麼影響。

  帶著親友同跳火坑

  “我們拉來的客戶越多,獎金和提成就越高。”百銀公司新天營業部的經理潘某到案後説道。2013年9月,經朋友介紹,潘某跳槽到百銀集團。據潘某説,自己拉的人,有印象的一共6人,共計256萬。此外,8%至15%的高額回報讓潘某自己也心動不已,便讓丈夫投資了124萬,坐收利息。和潘某一樣在親友身邊拉單的還有陳某。陳某在成為百銀的業務員後,為了提高業務能力,説服自己的公公投資5萬,自己的女兒投資了2萬。然而,在本金還未收回之際,這些錢已“杳無音信”。

  嚴打防範非法集資

  據調查,包括董某在內,公司共有1名內務經理、1名城市經理、7名團隊經理和30余名涉案數額較大的業務員,涉及金額近7億元。截至今年2月,楊浦區檢察院已分四批次起訴,已有41人獲法院判決,最終刑罰從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至有期徒刑8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至30萬元不等。其餘涉案事實及人員仍在審查中,其中“熱貸網”線上平臺相關負責人已進入審查逮捕程式,公司控制人之一繆某以涉嫌集資詐騙罪已移送市檢二分院審查起訴。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