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創業生態圈”

2017-03-27 08:31:49|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5.5萬創業者帶動就業38.8萬人五年來上海打造“創業生態圈”,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顯現

  東方網3月26日消息:在浦東新區就業促進中心舉辦的創業指導活動上,金川正向年輕人提供建議。2008年,他從3人小團隊起步創業,如今,他的公司已壯大到30多人,年收入超過2000萬元。一直受到人社部門政策服務支持的金川,在企業發展步入正軌後,欣然加入了上海市創業指導專家志願團:“這些年輕人讓我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但他們更加幸運。”

  如他所言,這些年來,創業者們普遍感受到:上海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好了。“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於創業”的良好氛圍業已形成,2016年,上海市民的整體創業活動率達到11.9%。

  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也已逐漸顯現,在擴大和穩定就業崗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三輪“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和創業型城區建設的進一步推進,2012年—2016年,全市幫扶引領成功創業5.5萬人,創業帶動就業38.8萬人,平均每位創業者帶動就業崗位8.8個,相比2012年的6.8個增長了30%。

  政策托舉,實現“四兩撥千斤”

  錢和地,幾乎是每個創業者必須翻過的兩座“大山”。上海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扶持政策措施,從創業前到初創期,再到項目走向成熟,在創業者每一步的前行路上,一雙無形的政策之手,都時刻相伴身邊、傾力扶持。

  目前,本市戶籍創業者以及本市高校畢業35歲以下非本市戶籍創業者,可根據需求申請個人最高50萬、企業最高200萬的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的政策支持。2016年,全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95億元,同比增長40.4%,發放貼息1851萬元,同比增長58.2%。

  處於初創期的小微企業招用人員,還能夠享受到社會保險費補貼。2016年,全市共發放初創期社會保險費補貼2509萬元,一定程度上為初創企業減少了用人成本支出。

  站在北外灘辦公樓15樓的窗邊,俞亮告訴記者,他們辦公的1300平方米樓面,享受到了虹口區給予的每天每平方米2.5元的房租補貼。在場地扶持方面,上海積極挖掘閒置資産,開發了一批創業園區,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的註冊經營場所,對於自行落實創業經營場地的創業者則給予房租補貼。在新址,俞亮的公司很快發展壯大。自2013年上線以來,已累積用戶逾千萬,帶動就業近500人。

  “通過鼓勵創新創業,創造就業機會,更能夠促進高品質的就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楊永華,將這一效應比喻為“四兩撥千斤”。

  多元服務,打造“創業生態圈”

  近年來,在不斷完善創業鼓勵政策的同時,上海還不斷提升公共創業服務能級,拓展公共創業服務新領域,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加強與各類創業孵化、創業投資、培訓諮詢等專業機構的合作對接。目前,本市各類創業服務專業機構已超過2萬家,全市經認定的市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累計已達89家,各種形式的眾創空間數量也已突破500個,校區、園區、社區,都成為創業的新沃土,也成為服務的新陣地。去年,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28家高校掛牌成立了高校創業指導站,支持高校與公共創業服務機構合作推進大學生創業工作,促進高校整合校內外各方資源,服務大學生創業群體。

  2013年,剛剛從上理工畢業的蔣公寶選擇了創業,想要成立一家以從事活動執行為主的校園行銷公司,雖説大學期間已積累了不少社團經驗,真槍實幹開公司,蔣公寶心裏還是有些沒底,急需指點的他想到了幾個月前曾來學校進行宣講的創業指導專家志願團,上海市創業指導專家志願團已成立17年,全市600多位創業專家志願者累計已提供各類諮詢指導達46萬人次,幫扶成功創業超過10萬人。

  經專家建議和介紹,蔣公寶很快申請到了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的30萬元無息貸款,併入駐楊浦區延吉大學生創業園,“以前一直覺得想要申請創業扶持是很難的事情,一定要非常‘高大上’、‘高精尖’的項目才可能成功。”

  讓他感到暖心的遠不止這些,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來自社會的關懷從未停止。2015年底,“海納百創”公共創業服務平臺成立,通過市區聯手、整合調動各方資源,開展了一系列線上線下互動的創業主題服務活動,為創業者與創業服務機構搭建了資源共享的平臺,已策劃組織實施了350余場創業主題活動,覆蓋50多所高校、100多家孵化基地、200多個社區。蔣公寶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公司成立初期的一些活動策劃、布展宣傳訂單,幾乎都來自平臺的支持。

  通過整合資源,多元的服務主體共同發力,創業者多層次、多元化且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得到了滿足,一個覆蓋全方位、全流程服務鏈的“創業生態圈”,已在上海形成。

  氛圍漸濃,創業熱情日益增強

  就業是民生之本。2012年以來,全市每年新增就業崗位60萬個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1%—4.2%。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的背後,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功不可沒,而創業活動的日趨活躍,離不開火熱的創業氛圍。

  “寶哥創業了啊!”“你們創業者真了不起!”如今回學校,蔣公寶從學弟學妹們口中聽到的,早已不同往昔,“以前真不好意思説自己創業去了,見不得人,別人都覺得是不務正業。”説起自己的公司,他的臉上始終挂著自豪:“去年營業額4200萬,今年定個小目標——一個億!”

  從最初10人的“小團體”,到今天112人的“大家庭”,這個幾乎全是“90後”的公司,幫助不少畢業生完成了從課堂到辦公桌的跨越。看到體育特長生劉宇的成績單,輔導員和招工單位都只能無奈搖頭,他自己也感到困擾。加入蔣公寶的團隊後,他卻很快憑藉陽光外向的性格在品牌推廣工作上闖出了名堂,一年就拉來了1000多萬元的項目。

  “在我看來,氛圍的改善可能比補貼更鼓舞人心。”這些年裏,蔣公寶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社會對創業者看法的轉變。

  環境優化與觀念轉變,帶來的是創業人數的提升。據統計,2016年,上海市民的整體創業活動率達到11.9%,意向創業活動率為15.2%,相比2012年的8.6%和12.3%有了一定提升。這意味著,如今在上海,每100位年齡在16歲—64歲的成年人中,參與創業活動的大約就有12人,而在未來一年內有創業打算的人,則超過15人。

  上海理工大學創業指導站的負責人黃志強發現,這些年,項目經費和幾年前相比翻了一番,學生們的創業熱情正日益增強,“關注和投身創業的學生越來越多,家長們也更加放心了。”他透露,去年全校畢業生中逾百人選擇創業,而在5年前,敢於投身創業浪潮的學生還不足30人。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接下來,上海將結合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實際,以完成第三輪鼓勵創業行動計劃工作任務為目標,繼續深入推進各項政策落實,進一步提升創業服務水準和效率,改善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