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金監管需落實 報廢措施需跟進

2017-03-27 11:40:33|來源:新民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行業標準能否破解管理困局?強制報廢是否能夠落實?押金監管究竟如何執行?3月23日,備受關注的《共享自行車服務規範》、《共享自行車技術條件第1部分:自行車》兩部團體標準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建榮表示,兩部標準屬行業自律,雖不具備強制性,但對於報廢年限、押金監管、gps定位及人員維護等熱點問題都作了規範要求。在多位持續關注共享單車專家看來,標準 在制定後,最終效果在於執行環節。

  焦點1:強制報廢如何落實

  關於使用年限,意見稿中提出,共享自行車一般連續使用三年即強制報廢,報廢車輛不允許進行拼裝、修理後再投入市場。

  郭建榮表示,三年的期限是經過反復商討達成的普遍共識。據其透露,此次團體標準在起草中涉及在滬參與共享單車投放的近十家企業。“如果在使用期內出現損壞,經合理維修後可繼續投入使用,一旦車輛到報廢年限 ,堅決實施報廢機制。”郭建榮這樣表示。

  同濟大學副教授、法學碩士劉春彥則提出,共享單車的報廢,涉及後續回收、垃圾處置等各個環節,團體標準不具備法律強制力,僅簡單依靠企業自律,實際操作中的不確定性太大。劉春彥建議,是否可參考機動車報廢的管理辦理,從專業技術指標、零件壽命、里程數等更精確的參考面設定具體指標,同時倒逼上游製造企業形成專業的技術標準,確保産品品質。

  焦點2:車輛維護人員比例如何增加

  來自市交通委的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全市共享單車投放量超45萬輛,註冊用戶超過450萬,投放量和註冊戶 數均處全國首位。與此同時,因企業過度投放或用戶違停亂放産生的社會管理成本,也在徵求意見稿中得到詳細説明,共享自行車企業需按總投放量的千分之五安排維護人員,即上海地區各企業的專業維護人員總量將達2250名。

  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總工程師徐道行為記者算了一筆賬,5‰即每200輛車配一名管理人員,隨著自行車使用年限的增加,管理強度會越來越大,所以千分之五從長遠看是需要的。而記者也從多家共享單車企業處獲悉,目前各家的管理人員實際仍存在一定缺口。

  上海市政府規劃諮詢專家、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潘海嘯教授則表示,提高維護人員比例短期看也許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一味強調維護人員的高比例,並不能從源頭上解決違停難題,相反,可能導致企業為平衡開支,進一步加大車輛投放。潘海嘯建議,一方面可借助徵信系統,增加用戶違停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也需要疏堵結合,通過整個城市道路的規劃更新,將共享單車納入整個出行系統的一環。

  焦點3:押金監管是否應由政府介入

  記者注意到,意見稿中提及,關於共享自行車的押金,各企業應當主動接受第三方監督,押金應委託有資質的金融機構監管。

  郭建榮表示,公開徵求意見的這些自律標準希望能先行先試探索經驗,未來如被政府採納,行業標準就有望成為地方的經驗方法。如此一來,團體標準就真正成為了各方都需遵守的“遊戲規則”。“標準實施後,每一位市民既是使用者也是監督員,行業協會也會定期和相關部門開展調研,對不符合標準的企業予以曝光。”郭建榮這樣表示。

  在劉春彥副教授看來,面對整個共享單車市場上億元的押金規模,監管已是刻不容緩,政府可參考央行對於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監管方式,建立備付金至指定賬戶,由地方金融監管機構開展監管,在管住錢的同時向社會披露使用信息,防止發生金融風險。(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戴天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