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團體標準能否促行業規範發展

2017-03-24 09:15:16|來源:新華社|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新華社上海3月23日電 題:共享自行車團體標準上線 能否促進規範發展?

  新華社記者周蕊

  23日,國內首個共享自行車團體標準在上海完成編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新標在押金管理、預付金退款等備受公眾關注的問題上,均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共享自行車市場能否由此告別“野蠻生長”、進入規範發展?

  國內首個團體標準完成編制

  23日,國內首個共享自行車團體標準完成編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一標準由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和天津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牽頭,參與起草的單位包括多家知名的自行車生産企業、運營企業、檢驗檢測機構等,備受資本追捧的共享單車市場也由此迎來了一場新的變局。

  上海市質監局標準化處副處長孟凱介紹,作為國內首個依託區域協作制訂的團體標準,産品標準《共享自行車第1部分:自行車》(徵求意見稿)主要針對共享單車産品品質和安全要求,在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的基礎上,還參考日本、歐盟等地的先進標準,根據共享單車的特點增加了車輛維修要求、報廢時限等,實現産品品質全過程管理。

  《共享自行車服務規範》(徵求意見稿)則包括了居民關心的投訴處理、設施設備維護要求和使用者傷害賠償等內容。如客服通訊應保證24小時開通,對用戶反饋的信息、投訴能在48小時內有處理結果,已經投入運營的共享自行車每個車型每年要進行存量車復檢,投入運營的故障車輛應在48小時內拖離故障現場,運營單位應制定對用戶在接受共享自行車服務過程中造成的人身傷害和第三者傷害的賠償條件。

  上海市品質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陳曉軍説,市場主體自我制定、自主承諾執行的團體標準上線後,企業未來就需要按照標準執行,標准將有助於強化市場主體自律,促進新生行業的規範發展。

  共享自行車“野蠻生長”還能繼續嗎?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寧海説,特大城市的共享單車市場從去年以來爆髮式增長,投訴量也隨之飆升,今年截至3月6日已接到投訴463起。

  其中,“充值容易退費難”“亂停車”等問題均是居民爭議的焦點問題。隨著新團體標準的上線,新事物發展帶來的新問題,將有怎樣的新解法?

  ——押金、預付金怎麼管?“充值容易退費難”是備受消費者質疑的焦點問題。《共享自行車服務規範》中明確,共享自行車運營單位需在互聯網平臺向用戶公示預付金和押金的收取數額及退回金額的計算方法和流程,押金和預付金退回的時效應不超過7天,押金應委託有資質的金融機構監管。此外,在終止服務前,應主動提前通知用戶,並對押金及儲蓄金的退還方式進行説明。

  ——“亂停車”怎麼解?上海市消保委發佈的體察發現,亂停車問題是一大焦點矛盾,37%的車輛是在有明確標識公共停車區域之外找到的。

  團體標準明確規定,“共享自行車運營單位應按照投入車輛總數以不低於5‰的比例配備車輛維護人員、維修人員和調運人員。”

  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建榮説,人力配備充足,可以及時拖離和維修故障車輛、把被停入居民小區和地下車庫等地的“迷失”車輛搬運到白線內、在地鐵口等熱點區域白線內共享單車已經飽和的情況下及時調配部分車輛去往其他區域。這樣,共享單車“亂停車”對居民的困擾將有所減少。

  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總工程師徐道行説,上海多部門目前正在推進停車位“電子地圖”建設,未來哪些地方可以停車、哪些地方不能停車都能在地圖上明確標記出來。

  團體標準上線後,企業如何度過“陣痛期”?

  記者查閱了新上線的團體標準,與一些共享單車平臺現時執行的政策和投入市場的共享單車産品對比發現,參與到了團體標準編制中的“巨頭”們,要符合新標準,還需要克服不少“娘胎裏的毛病”。

  在《共享自行車第1部分:自行車》(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要求共享自行車“應裝有機械、電子通信和互聯網功能的防盜鎖”“應配備車載衛星定位裝置”。共享自行車“巨頭”之一的ofo,投入市場的大量自行車依然採用的是傳統的機械鎖,也沒有配備車載衛星定位裝置。

  ofo方面回應表示,已經在多地開始將機械鎖更換為新版的智慧鎖,該智慧鎖可以在使用期間記錄軌跡。對於有關車載GPS的規定,企業目前有一定的保留。“考慮到現有衛星定位裝置的精度水準,對解決‘亂停車’和偷車問題都不能説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對另一“巨頭”摩拜單車來説,挑戰則來自“共享自行車一般連續使用三年即強制報廢”“報廢車輛不允許進行拼裝、修理後再投入市場”的規定。此前摩拜的創始人曾在公開場合提及摩拜初代單車的設計目標是4年內免維修,其中輪胎的使用壽命幾乎達到8年。

  “共享自行車的使用頻率遠遠大於居民自用的自行車,每車每年平均行駛距離是自用自行車的十倍、甚至數十倍,為了保證居民的騎行安全必須對共享自行車的使用年限作出規定。”郭建榮説。

  一家為有樁共享自行車運營企業的人士告訴記者,國內城市對有樁自行車的報廢期限的規定集中在三年到四年,考慮到沒有固定停車位的共享自行車在使用中的隨意性增加,三年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期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