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滬居民預期壽命83.18歲直追日本

2017-03-28 09:13:40|來源:人民網|編輯:劉徵宇 |責編:劉徵宇

  人民網上海3月27日電(軒召強)3月27日,上海市民政局、市老齡辦、市統計局聯合發佈了最新統計的本市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發展信息。同時,發佈了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上海地區)”、“上海市老年人養老意願調查”和“上海社區老年人中醫特色醫養服務需求調研”等調查數據相關信息。

  上海人口老齡化呈現四大特點

  依據《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監測統計調查制度》統計,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戶籍人口1449.98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57.79萬人,佔總人口的31.6%;比上年增加了21.84萬人,增長5.0%;佔總人口比重增加了1.4個百分點。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79.66萬人,佔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4%,佔總人口的5.5%;比上年增加1.61萬人,增長2.1%;佔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了0.5個百分點,佔總人口比重增加了0.1個百分點。10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59人,其中男性515人,女性1444人;增加了208人,增長11.9%;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老人數從2015年的12.1人增加到13.5人。

  數據顯示,上海人口老齡化呈現四個主要特點:

  一是低齡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比例增長明顯。60-69歲低年齡段老年人口占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從2010年開始超過50%,在2016年底接近60%(58.8%)。其中60-64歲人口占老年人口比例在2013年底超過三分之一,並逐年增長,2016年底達34.7%。低齡老年人口具有較高的健康度及社會參與度,是老年人群中最為活躍的一部分群體,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

  二是高齡老年人口平穩增長。由於近年來低齡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占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從2014年開始下降,到2016年為17.4%。同時,從2008年開始,80歲以上人口每年的遞增有所下降,從以前每年遞增3-4萬多人,到2016年僅遞增1.61萬人。因此,相對而言,接下來的幾年在應對高齡老年人的照料和護理問題上,可能會贏得更多的機會和時間。

  三是老年人口撫養系數進一步增高。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撫養系數從2015年超過50%以後,2016年再進一步上升,達54.1%。這意味著上海戶籍人口中每1.8個15-59歲勞動力要負擔1個60歲以上老年人。而從總撫養系數來看,這個比例已經超過70%,即每1.4個15-59歲勞動力要負擔1個60歲以上或0-14歲人口。

  四是人口預期壽命再創新高。2016年,本市人口預期壽命超過83歲,其中女性較去年增加0.52歲,為85.61歲;男性增加0.36歲。上海戶籍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不僅遙遙領先於全國2015年的76.1歲,而且緊追全球最高的人均預期壽命國家日本的83.7歲和瑞士的83.4歲。

  全市養老機構2016年新增床位9100張

  此次聯合發佈還介紹了本市老齡事業發展的現狀。

  養老保障方面:全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領取城鎮基本養老金的人數共計316.38萬人,佔老年人口的69.1%;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的人數共計47.05萬人,佔老年人口的10.3%;領取小城鎮養老金的人數共計45.17萬人,佔老年人口的9.9%;領取徵地養老補貼的人數共計13.97萬人,佔老年人口的3.1%。

  養老服務方面:全市養老機構共計702家,床位數共計13.28萬張(其中2016年新增9100張),比上年增加5.4%;養老機構中,內部設立醫療機構數共計244家;與醫療機構簽約數564家,佔養老機構總數的80.3%。

  全市共有長者照護之家73家(其中2016年新增51家),床位數共計2184張;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共計32個;老年人日間服務機構共計488家,月均服務人數2.03萬人,比上年增加35.3%;社區養老服務組織共計289家,服務對象中獲得政府養老服務補貼的人數12.66萬人;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共計633個,月均服務人數7.6萬人,比上年增加4.5%;社區睦鄰點共計3052個,其中示範睦鄰點100個。

  老年醫療方面:全市老年醫療機構(老年護理院、老年醫院)共計32所;老年護理院床位數9064張,比上年增加36.4%;全市共建家庭病床5.19萬張;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健康管理人數212.50萬人,佔同年齡組人口比重71.1%。

  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全市共有老年教育機構291個,參加各類老年學校學習的老年學員39.18萬人;全市遠程老年大學學習點共計5651個,老年學員人數全年共計60.16萬人。全市共有標準化老年活動室5542家,日均活動人數26萬人。

  全市街道、鄉鎮級以上老年協會共計178個,居(村)委老年協會2031個;老年文藝團隊1.5萬個,參加人數共計33.46萬人;老年體育協會442個,參加人數54.3萬人;老年體育團隊1.43萬個,參加人數43.3萬人;老年志願者團隊8895個,參加人數33.26萬人。

  老年人權益維護方面:全年共辦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867件,比上年減少3.1%;受理老年人來信、來訪、來電總數4.41萬人次,其中調解處理4.23萬人次。

  多數老年人不願離開家居環境接受照料

  根據2015年8月全國啟動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及2016年10月上海市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對滬上9區的1100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開展的“上海市老年人養老意願調查”顯示:

  上海老年人日常活動能力方面,總體狀況良好,日常活動完全能自理的老年人佔93.3%,完全不能自理的佔4.5%。照料狀況方面,多數老年人能夠得到照料,家庭成員依然是最重要的照料者。此外,家政服務人員(保姆、小時工等)的選擇率也顯示出了照料服務社會化的趨勢。

  上海老年人養老意願方面,多數老年人不願意離開家居環境接受照料,越是高年齡組的人群,在家的意願越高;“自己照顧自己”和“在家由家人照顧”比例最高。表示“在養老機構”、“異地養老”和“視情況而定”也佔有一定的比例,説明歷經多年家庭照料功能社會化的變遷以及社會照料服務體系的發展,老年人對於未來的照料問題具有了較為成熟的認識和多元的選擇。但同時顯示,選擇“高端養老公寓或住宅”的比例不高,老年人群對於養老機構的價格承受能力仍然偏低。

  養老服務支出情況顯示,老年人的實際養老費用為2001-3000元的佔比最高,為27.3%;同時,每月能接受的養老費用佔比最高的也是2001-3000元,為29.9%;1001-2000元,居於第二位,為25.0%。實際支出501-1000元和3001-4000元養老費的佔比分別是14.6%和14.5%。上海不同區域的老年人的養老支出存在顯著差異。

  在中醫特色醫養服務意願方面,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糖尿病和骨質疏鬆是上海老年人常見慢性病的前5位,75%的患病老人每月在慢病治療上自費支出在500元以內。

  針灸、推拿和拔罐是社區老年人日常接觸最多的3項中醫保健服務。冬天服用膏方的老年人僅為16%,13%的老年人從未聽過或完全不了解中醫膏方。社區老年人最感興趣的3項社區健康服務為指導安全合理用藥、便捷配藥和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每月願意支付300元以下健康服務費用的老年人佔比為62.43%,而願意支付500元以上每月的僅佔0.05%。

  調研還發現,58%的社區老年人不知道周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中醫保健服務。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社區老年人對於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有迫切需求,但在社區老年人中知曉率較低,中醫醫養服務的應用還不廣泛。社區老年人日常保健和養老照料的服務開發具有市場潛力,服務項目的多元化、專業化、個性化設計將是推進中醫特色醫養結合服務項目的關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