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反彈支撐經濟超預期表現

2017-04-20 12:51:34|來源:文匯報|編輯:蔡簡 |責編:劉徵宇

【金融】實體經濟反彈支撐經濟超預期表現

  上海今年經濟工作開局好于預期。根據昨天公佈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全市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6.8%。值得一提的是,實體經濟對經濟增長功不可沒,製造業拿出了自2012年以來的最佳開局表現,佔全市GDP比重出現了罕見的反彈。與之相對,在調控政策作用下,房地産業一季度增加值大幅下降16.1%。

  昨天的市政府新聞發佈會透露,今年一季度,上海GDP完成6922.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根據年初上海兩會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上海GDP預期目標是增長6.5%。基於此,再綜合各種因素,市發改委副主任阮青昨天表示,一季度上海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好于預期。

  市統計局總經濟師湯匯浩表示,支撐一季度經濟增速回升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工業支撐力度顯著提升,二是內需基礎性作用增強,三是出口貢獻加大。統計顯示,一季度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23.1%,同比提高了41.2個百分點之多;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0.5%,增幅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出口額增長13.2%,去年同期則是下降5.6%。

  這些支撐因素中,實體經濟的表現特別引人注目。過去幾年,上海工業持續陷於困境,然而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轉機,今年則延續了這一勢頭。統計顯示,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較去年同期的-4.1%足足提高了10.5個百分點。因此,雖然上海第三産業增加值增幅依然高達7.5%,但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卻有所回升———從去年一季度的25.96%提高到今年的26.00%。去年,上海發佈的“十三五”規劃曾為工業佔全市GDP比重劃出“25%”的底線。

  除了整體表現亮眼,上海工業在結構和效益上也都出現優化。去年一季度,全市六個重點工業行業中有四個出現總産值下降;今年則是“五升一降”,總産值增幅超過10%,其中汽車製造業勁升18.8%,電子信息製造業增長13.3%,而戰略性新興産業製造業也增長了6.5%。在效益方面,1月至2月,本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12.4%和40.1%,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每100元主營收入的成本比全國低6.21元,這些都顯示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昨天的發佈會上,還有其他一些頗受關注的經濟數據發佈:一季度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2%;物價水準穩定,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2%,漲幅同比回落0.8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4%和8.6%。

  此外,一季度全市共拆除違法建築19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5.6%;中小河道整治累計開工建設455條段、625公里,佔全年整治計劃的99%;全市地表水主要河流斷面水環境目標達標率為71.9%,同比提高23.3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下降22%;空氣品質優良率為84.4%,提高13個百分點;一季度道路交通事故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3.9%和17.2%。這些數據都顯示上海補短板有力有序推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