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投放一年間:軌交站點黑車大幅減少

2017-04-28 07:41:38|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共享單車對短距離駕車替代效果明顯

  投放一年來,黑車、黑摩的在軌交站點的出現頻率大幅減少

  ■本報記者舒抒

  本週,位於上海徐匯漕河涇開發區的摩拜單車展示廳落成。本報記者提前探訪,在展示廳內令人眼花繚亂的電子顯示屏前,摩拜單車華東區總經理姚呈武介紹了智慧停車點進展、“發紅包”的目的等情況。

  發紅包鼓勵用戶幫忙“挪車”

  今年3月起,各大共享單車品牌相繼發佈免費運營活動,如3月下旬摩拜單車推出騎車可享1至100元現金紅包的“紅包車”,4月中旬ofo推出“指定區域內騎車5000元紅包等你拿”等行銷活動。同時,天津等地則相繼出現用戶騎車“遛自己”一整天,最多掙50多元紅包錢的情況。

  “發紅包”在互聯網行業是傳統行銷手段,這其中有共享單車運營方的一些“小心思”。據介紹,截至目前,摩拜單車在上海的投放量超過20萬輛,至於上海目前線下運維人數,摩拜方面稱不方便透露,只表示數量足夠。他們主要負責車輛的規範擺放和實時調度,並不包括App後臺客服人員。運維人員的分佈根據用車熱點來劃分,軌交站點及市中心區域如外灘、人民廣場等相對較多。

  本月,黃浦、浦東等區相繼公佈非機動車禁限區域,此舉被視為治理共享單車管理難題的重要舉措。姚呈武表示,從運營角度看,眼下能較快取得管理成效的方法是鼓勵用戶騎走亂停放的車輛,將車騎至智慧推薦停放點。對於車輛停放過多的停車點,摩拜也用發紅包的方式鼓勵用戶把車騎走。目前看來,“紅包車”能有效降低車輛調配的管理成本。

  電子圍欄大小、數量還在研究

  共享單車的投放、騎行和停放的管理已成為新的城市治理熱點。對於單車停放,很多人呼籲儘早建立電子圍欄。但姚呈武表示,建立智慧化的建議停車點,目前存在兩個問題:“建多大”和“建多少”。數量少了,智慧單車本質上就與此前的有樁單車沒有分別;劃分區域太小,很容易出現共享單車“疊羅漢”情況;區域劃分過大,許多軌交站點周邊沒有太多空間供自行車停放。“智慧停車區域的大與小、多與少的平衡點還在找尋中。”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共享單車投放一年來,以上海為例,黑車、黑摩的在軌交站點的出現頻率大幅減少,在漕河涇開發區、錦江樂園等地區尤為明顯。此外,短途機動車使用意願也在減少。

  根據高德地圖與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等單位近日聯合發佈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上海駕車用戶5公里以下短距離出行佔比較去年同期下降3.2%。從全國範圍來看,90%以上共享單車出行場景集中在5公里以內。可以説,未來共享單車對短距離駕車出行的可替代性潛力可觀。

  既然用戶需求不減,那麼停放問題就必須解決。目前摩拜除了鼓勵用戶參與車輛管理、舉報亂停放車輛外,還對車輛進行實時調度。姚呈武坦言,發展綠色低碳交通和慢行城市,都離不開自行車專用道和停放點的系統規劃。挖掘軌交站點的停放空間,可考慮建自行車立體停車庫。日本已建地下耐震自行車停車場,2平方米佔地面積可停204輛30公斤以下的自行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