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使命 為國家發展闖新路

2017-05-02 13:16:4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擔使命,為國家發展闖新路

  ——寫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開幕前(一)

圖片默認標題

從延安高架和南北高架交匯處北眺日新月異的上海。 余儒文 攝 

  有些最深刻的變革,身處其中時未必能洞悉其全部意義。

  若干年後再回望,或許才能真正悟出,在看似波瀾不驚的表層下,這座城市其實經歷了關鍵的跨越和變革。

  2012至2017,在上海的發展史上,這五年具有新的特殊意義。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發展提出殷切希望,要求上海繼續當好排頭兵和先行者。此時,上海GDP增速在全國已無優勢,靠什麼先行?

  4年前,上海自貿試驗區揭牌成立;

  3年前,上海按照總書記的指示開始研究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2年前,上海自貿試驗區首次擴圍,科創中心建設方案正式出爐;

  一年前,上海按中央要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這個時期,上海站在了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創新發展的高地。定位更高了,要求也更高了。

  這是又一個新起點。上海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特別是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新要求,始終堅持走市十次黨代會確立的“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之路,凝聚發展共識,突出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大膽闖大膽試,為國家發展闖新路。

  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這五年,上海的使命不同尋常。

  承擔國家戰略,上海的職責使命

  真正掂出上海這五年的分量,需要站到全局的角度來打量。

  今年4月1日,遼寧、浙江、河南等第三批7個自貿試驗區掛牌,自貿區“朋友圈”再次擴容。這意味著,中國自貿區版圖進入“3.0時代”。

  2013年,中國首個自由貿易區在上海浦東試點之時,可複製、可推廣就是中央的要求和期待。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深改組會議、各種批示和考察上海工作時,屢屢提到上海自貿區,希望上海的種子在更大範圍內播種擴散,儘快開花結果。他説,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塊大試驗田,要播下良種,精心耕作,精心管護,期待有好收成,並且把培育良種的經驗推廣開來。

  李克強總理則三年三赴自貿區。他明確要求自貿區要當好推進改革的掘進機、擴大開放的破冰船,用更高水準的改革開放釋放經濟發展的潛力。

  上海自貿區成立之初,曾有人將其喻為改革開放初期的蛇口。最初只有兩平方公里的蛇口,像一個小小的支點,撬動了後來各地30多年的高速發展。進一步的評論是:這裡會不會成為撬動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支點?

  支點不止一個。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提出,上海要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國前頭、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中央點題,問到了上海的關鍵。

  這座城市舉全市之力,密集調研、反復求問、持續探索。人們迫切地需要知道,創新對未來的上海意味著什麼?更重要的是,究竟如何以創新改變上海,從而履行好上海的使命?

  “支持我們面向未來發展的動力,正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強調,科技創新,就是上海未來應該依傍的“主動力”。

  正是實施科技創新,讓上海在世界性的下行壓力中,依舊保持穩健節奏。也得益於和創新的融合協同,上海正在加速推進的“四個中心”建設,將擁有更堅實的內核。

  更何況,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是參與全球競爭的必由之路。

  當世界經濟撥雲見霧之時,科技創新已經取代能源、基建,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相應地,國家間的經濟競爭,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也愈發體現為科技創新的競爭。

  走出這步“先手棋”,就是一項國家戰略。承擔國家戰略,是上海的職責使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