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終身成就獎50週年展”開展三天人氣爆棚

2017-05-02 14:35:3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許多參觀的小朋友帶著寫生本,現場臨摹展出的插畫作品。陳瑜攝

  昨天是“五一”小長假最後一天,正在上海靜安雕塑公園藝術中心舉行的“世界插畫大展·安徒生終身成就獎50週年展”現場人潮涌動。上午7時剛過,就有參觀者在展廳門口排隊等候。距離插畫展開門迎客還有幾個小時,但現場秩序井然,主辦方向等候的參觀者發放繪本,在等候的時間裏,家長細緻地給孩子講解繪本故事,為進展廳參觀預熱。

  展覽開展三天來人氣爆棚,每天高峰時段平均等候時間近1個小時,但不少參觀者表示,“排這點時間值得”。

  現場涂涂畫畫忙“取經”

  自從1966年“國際安徒生獎”增設插畫家獎,這一獎項已誕生26位獲獎者。來自美國、捷克、丹麥、日本等世界各國的插畫大師,有些擁有自己的美術館,有些多次舉辦個人展,卻從未在同一空間一同展出。4月29日開展的“世界插畫大展·安徒生終身成就獎50週年展”(上海站),首度雲集1966年至2014年間25位“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得主(不包含2016年獲獎者)的近300幅插畫作品,其中原作210幅。徜徉在莫裏斯·桑達克、傑利·唐卡、羅伯特·英潘等插畫家的作品間,讓人仿佛進入奇妙的幻想世界。

  浙江傳媒學院大二學生小徐在羅伯特·英潘的《醜小鴨》前駐足良久,一邊還拿出筆記本,記下插畫作品的筆觸、材質、作畫方式。“以前在網上看畫,不知道怎麼才能畫成這樣;今天看了原作,才知道醜小鴨的翅膀和倒影是用複合材料一層層貼上去的。”小徐説,未來自己想成為一名職業插畫家,這次是特意過來“取經”的。

  8歲的悠悠蹲在地上,手中的彩色畫筆在紙上涂個不停。她正在臨摹莫裏斯·桑達克的平版版畫《兔子先生和美好的禮物》。

  現場觀展感受到“溫暖”

  觀展現場,親子搭檔最常見。“很多偉大的畫家都想保存自己的想像力,這對你們這些孩子來説很重要。”在捷克插畫家柯薇塔·巴可維斯基的畫作旁,劉楊對著7歲的兒子這樣説。“繪本的想像力天馬行空,我也願意回到那個充滿想像力的世界中去。”

  參觀完,8歲的曾子晗和媽媽一起回到展廳入口處的活動室,利用活動室裏的紙和彩筆,畫起飛馬與醜小鴨。“繪本都是很快樂的。”她説自己最喜歡安東尼·布朗筆下的大猩猩威利。媽媽萬紅和她的觀點不一樣。“繪本不一定是快樂的,它的主題是‘成長’。用繪本把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展現出來,有快樂,也有悲傷。我覺得,繪本展給我的感覺是‘溫暖’。”

  “三天來,參觀者中的親子身影非常多,我們發現,注重兒童教育的家長越來越多。”主辦方相關負責人頗為感慨,“親子共讀,不僅是家長教育孩子,現場還有不少孩子在給父母講解繪本,帶著父母一起步入童話世界。打破年齡隔閡,這就是繪本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