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終身成就獎週年展上海站即將開展

2017-04-28 07:33:19|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跟隨大師的畫筆穿越童真年代

  “啟初·世界插畫大展———安徒生終身成就獎週年展”上海站明開展

圖片默認標題

1988年安徒生插畫獎得主杜桑?凱利的插畫作品。(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范昕

  闖入野獸國的調皮男孩邁克斯,膽小而又懷抱夢想的大猩猩威利,溫暖友善的垂耳熊,黑髮的小女孩愛麗絲……明起正式亮相上海靜安雕塑公園藝術中心的“啟初·世界插畫大展——安徒生終身成就獎週年展”上,陪伴全世界孩子成長的經典插畫形象一來就是一大串。這是1966年至2014年間25位“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得主總計近300幅作品首度雲集,其中原作210幅。昨天,記者漫步展廳先睹為快,跟隨插畫大師的畫筆,墜入幻想的深海,穿越童真的年代。

  國寶級藝術家為孩子畫畫

  國際安徒生獎創立於1956年,被公認為童書界“小諾貝爾獎”。去年,中國作家曹文軒正是摘得該獎中的“作家獎”,令人欣喜不已。事實上,安徒生獎自1966年起還增設了“插畫家獎”。此次展覽匯集的正是這個獎項幾乎所有獲獎者的代表性原作。他們均對童書繪畫創作投入了實至名歸的長久貢獻,具有劃時代意義,有些本身就是國寶級藝術家。他們以自成一格的題材、技法、想像力呈現出強烈的“視覺語匯”,也詮釋著“不重樣”的童真。國內童書插畫家九兒向記者感嘆“這些原作太美,看一眼等於學十年”。在她看來,這些獲獎插畫大師身上最值得學習的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再簡約的作品都不簡單。

  永遠的“野獸國國王”莫裏斯·桑達克,是一位美國國寶級插畫大師。他筆下的角色圓圓胖胖,竟還有著細細長長的腿,並不符合標準意義上的“美”;作品往往反映的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焦慮、不安,乃至恐懼、憤怒、挫折、妒忌等複雜情緒。此次展出的桑達克代表作《野獸國》數十年間曾累計售出近兩千萬本,成為全球無數兒童的集體回憶。有人評價“這種表現主義最好地代表了孩子內心的喧嘩和躁動”。

  柯薇塔·巴可維斯基有“色彩魔法師”與“時尚女王”之稱,是捷克的國寶級藝術家。在她此次帶來的一系列插畫作品中,高明度的五彩色塊、對比色的搭配與拼貼給人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比如那本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書”的《奇妙的字母世界》,每個字母在書中都化身成獨特的形狀,有著自己的個性。作者利用不同形狀、長度、顏色與材質,讓字母大聲地“説”出自己的故事。

  澳大利亞插畫家羅伯特·英潘有著細膩精緻的寫實畫風。他的畫作中富於戲劇張力的構圖、層次、場景、氛圍,無不流瀉著古典繪畫的沉穩優美。英國插畫家昆丁·布萊克的作品則呈現出率性寫意的簡約畫風。他常常以流暢輕盈的線條、簡筆勾勒的形象,捕捉誇張卻深刻的人物表情、生動精準的肢體動作。前蘇聯插畫家塔吉娜·瑪麗娜,簡直是俄羅斯民俗藝術煉金師,她從民俗藝術中提取出了大膽的配色、具有裝飾趣味的視覺元素。巴西插畫家羅傑·米羅的作品,畫面流露出拉丁美洲特有的魔幻,嘉年華式的繽紛色彩,作品故事也經常取材自巴西民間故事與傳説……

  童趣視角贏得小讀者情感共鳴

  為什麼這些作品無一例外經受住了小讀者的檢驗,影響他們的一生。有業內人士指出,給孩子畫童書,不是畫得好、畫得美就夠,還得以表現的故事、傳遞的情緒與小讀者們産生情感共鳴,從而為他們開啟想像與思考的空間。而這需要一種與孩子心智發育對等的童趣視角。也誠如桑達克所坦言的:“如果説我有什麼不同尋常的才華,那絕不是我比別人畫得好,而是我能記得童年時代某個特定瞬間的聲音、感覺與圖像,以及其中的情感質地。”

  英國插畫家安東尼·布朗幾乎每一本插畫都是童書市場的“爆款”。最酷的猩猩

  威利是他筆下最有人氣的角色,強壯、有力的外在形象與溫暖、柔和、敏感的內在性格形成對比,儼然是兒童心理情緒的“最佳代言人”。他的筆觸帶有些許超現實主義意味。他還特別喜歡在畫面中藏入許多小東西,讓小朋友總能在不起眼的一角找到捧腹一笑的創意與想像,擁有發現寶藏的快感。在布朗自己看來,為童書作插畫時,最重要的是以孩子們的思考方式看待世界。

  法國插畫家湯米·溫格爾,初入行時是被封殺的“壞小子”———他拿人們不大待見的豬、蛇等動物當主角,將黑、灰等沉重的顏色帶進童書,讓恐懼出現在作品中。但一切“另類”偏偏令孩子會心一笑。溫格爾説,恐懼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繞不開的情緒,讓孩子面對恐懼,他們才知道如何克服恐懼。比如此次展出的溫格爾半世紀以前創作的經典作品《三個強盜》,作者安排3個搶劫金銀財寶的強盜和一個善良的小女孩成為朋友,故事的開端是暗黑係,小女孩出現後,插畫一下子亮麗了起來。這個互相感化、彼此溫暖的故事,洋溢出神秘又幽默的氣氛,就是這樣在不經意間打動一代代小讀者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