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停無死角 全警聯動:社區民警也能"開罰單"

2017-05-05 08:33:50|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違停無死角、問題不過夜 全警聯動:社區民警也能"開罰單"

  圖片默認標題

圖為交警部門和派出所監控探頭疊加,確保第一時間應對突發事件,查處交通違法行為。(公安部門供圖)

  東方網記者徐程、通訊員李輝5月4日報道:“交警一大隊,長壽路近西康路路口有三輛車違停,請立即前往處置。”5月3日上午9點,普陀公安分局長壽路派出所視頻監控室的民警通過電臺發出了這樣的指令。2分鐘後,巡邏交警趕赴現場,對違停車輛進行了處罰,有效及時消除了交通違法所産生的影響。

  “全警動”是交通大整治初期就提出的理念,交警和派出所民警聯勤聯動,查處交通違法行為,確保轄區安全暢通。一年多來,“全警動”形成的公安合力依然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外,這樣的方式還延伸至學校、社區,形成了隊社聯動的最大合力,共同推動了轄區的共治共建。

  隊所聯勤維護轄區周邊道路秩序

  普陀交警支隊一大隊和長壽路派出所的合作由來已久。最初主要是在查處酒後駕車的設卡行動,以及查處非法客運的集中整治中聯勤,提高工作效率。交通大整治開始後,隊所之間的聯勤聯動拓展到派出所民警參與交通管理,對馬路上違法停放的機動車進行查處。

  普陀交警一大隊大隊長徐欣這樣説,“以前我們警力有限,一些支小馬路上的違停常常發現不了。加入了派出所民警的力量後,更多的警察有了處罰權,巡警民警見警率高,社區民警熟悉社區周邊情況,特別是支小馬路,大家發揮自身優勢,確保了整治無死角。”目前,普陀交警一大隊與長壽路派出所、東新路派出所、白玉路派出所3個派出所都建立了“隊所聯勤”機制。

  隊所聯勤解決交警一人“單打獨鬥”的局面

  交通大整治不能靠人海戰術,隊所聯勤改變了以往交警部門單打獨鬥的局面,各警種“各司其職”,發揮自身優勢,對交通違法行為齊抓共管,重塑尊法風氣。

  4月底,交警一大隊民警小鬱在常德路對一輛違停的機動車進行處罰時,車主不服並與民警爭辯,還沒有等到小鬱自己通過電臺請求增援,派出所視頻監控室就發現了這一情況,隨即通知長壽路派出所的民警到現場增援。

  像這樣的視頻監控室在一大隊和長壽路派出所都有設立,兩處相疊加,基本做到了視頻全覆蓋,負責民警每天使用探頭進行視頻巡邏,同時互通信息,不管是街面治安管控還是交通擁堵疏導都一覽無遺。“我們派出所在轄區內有多個監控探頭,一旦道路上出現擁堵或有交通違法行為,或是發生了突發事件,我們第一時間就會知道,並通知執勤民警去處理。”長壽路派出所副所長告訴記者。

  群策群力打通社區“微循環”

  除了日常在街面巡邏的民警,社區民警也是派出所民警的重要工作之一。去年交通大整治開始後,位於安遠路的梅山馨苑小區停車難問題突顯,這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老式小區沒有地下停車庫,僅僅90個左右的車位和小區居民150多輛私家車的停放需求存在很大缺口。

  在社區走訪中,社區民警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就通過“隊所聯勤”機制聯繫上了交警,雙方一起首先對小區內的道路和停車位進行了梳理和調整,將停車位增加到了102個。

  這和居民的實際停車需求還有不小的差距,民警們日夜蒐集信息,通過與物業公司、小區業委會的溝通,經實地勘察和合理規劃,在不影響道路通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空間,在小區南側圍墻外“小區紅線”內又“擠”出了22個車位,極大地緩解了小區的停車矛盾。除了“螺螄殼裏做道場”的精打細算,民警還在“資源互換”上做起了文章。

  普陀沙田小區也是個“停車難”問題突出的老小區。民警走訪發現,小區隔壁是一家燃氣公司,每天晚上下班後,大量的停車位閒置著,如果能給小區居民停放最合適不過了。在民警的組織下,燃氣公司和小區協商“錯時停車”。雙方互換停車證,日間,到煤氣公司辦事停不下的車輛憑停車證停到小區內;夜間,回家的居民也能憑停車證將車輛停放在一墻之隔的煤氣公司內。利用現有資源的盤活,達到了雙贏的局面。

  從“隊所”到“隊社”,大整治長效化

  大整治要管得嚴格,管得長效,除了“隊所聯勤”下的“全警動”,更要有“隊社聯動”下的全社會共治共建。

  在大隊長徐欣的微信裏有一個“長壽聯勤聯動群”,裏面涵蓋了街道、城管、市場管理、園林、司法等部門,徐欣告訴記者:“原先綠化遮擋信號燈,需要民警到現場拍攝照片,然後層層上報,往往需要三五天的時間才能解決,現在只要在群裏發張照片,綠化部門當天就會來解決問題。類似佔道堆物、廣告牌損壞、綠化遮擋標誌等,不管是哪個部門先發現,只要在群裏説一聲,當天就能得到解決,減去了以往繁複的上報環節,再逐級落實的過程。”

  “大整治不是一陣風,是一個契機,要形成長效化機制,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加入交通管理的共治共建。”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