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會治理下“繡花”功夫 上海“精細化治理”走出新路
人民網上海5月8日電 (唐小麗、王文娟)今年3月5日,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大問題,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
上海,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正處於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時刻。發展,給城市帶來生機和活力。同樣,也帶來新矛盾、新問題——城市的建設和管理面臨嚴峻的挑戰。
面對“成長的煩惱”,上海舉全市之力積極推動“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調研成果落地,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市委每年確定一個重點調研課題,即“一號課題”,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課題組組長,針對涉及面廣、硬骨頭難啃的重大改革、重點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抓思路抓調研做到精準施策,抓推進抓落實確保開花結果。
2014年,社會治理創新成了“一號課題”,讓“基層增能力、組織有活力、群眾得實惠,讓基層幹部眼睛為之一亮,更要讓基層群眾眼睛為之一亮”。
所有街道取消招商引資 社會治理成工作重點
2014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上海市“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是事關上海當前改革和未來發展的全局性大事,“街鎮是社會治理中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極為重要,必須把工作重心轉到管理與服務上,加強做好服務基層群眾、強化城市管理的工作。”
應中央要求及現實情況所需,2014年上海將“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列為市委“一號課題”,並於當年年底出臺了“1+6”系列文件。根據改革方案,上海一舉取消了街道延續30多年來的招商引資職能,各區不得再考核街道經濟發展指標,而代之以加強黨的建設、組織公共服務、動員社會參與、維護社區平安等基層服務職能。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而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就需要破解街道、社區的“最後一公里”難題,這不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資源投入,更需要精細的制度設計和執行。
人民網記者從2015年初開始,共對上海60余個街鎮進行了採訪調研。徐匯區推出“滿意在徐匯”“1+(1+3+1)”組團式走訪調研,普陀區在全區開展“同心家園”建設,閔行區打造“鄰裡中心”社區服務新平臺……各種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在上海各處遍地開花。
塘橋街道的“潮汐式停車”,錯時停車,互惠共贏(塘橋街道供圖)
浦東新區塘橋街道的“潮汐式停車”、虹口區歐陽街道的“狗媽媽巡邏隊”、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的“墻上菜場”、浦東新區張江鎮的“管鎮聯動”、徐匯區淩雲街道的“綠主婦”、浦東新區滬東新村街道的“微心願”、閔行區莘莊鎮的“臭皮匠工作室”、徐匯區湖南街道的“金相鄰”……兩年時間調研下來,記者總結提煉了近60個社區治理的樣本案例,基層幹部和社區群眾的智慧,由此可見一斑,居民群眾更是普遍反映對社區工作的參與度和獲得感大大提升。
最嚴標準交通大整治 讓上海滑出“堵城”TOP10
2016年3月25日,一場力度空前的交通大整治席捲上海。持續已經一年多的上海交通大整治,並不是上海第一次直面交通這一難題。
“交通整治,年年都開展,往往是整治一陣,交通秩序好一陣,一旦整治結束,該怎麼亂還怎麼亂。交通違法行為量大面廣、反復性強,加上法律支撐不足,一些瓶頸問題難以解決。”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總隊副總隊長王亮説,這一次轉變理念,將重點從“維護秩序”轉移到“整治違法”,扭住“整治交通違法行為”這個關鍵,以查處違法來立法律規矩。
每天,千余輛警用摩托動態街面巡邏執法。 屠知力攝
這一輪的上海交通大整治,目標直指違法行為。在上海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白少康看來,上海堅持運用法治思維明確目標定位,運用法治方式破解交通管理難題,把大整治工作準確定位為“整治道路交通違法行為”,以整治違法行為為核心,以查處違法來立法律規矩、以糾正行為來正尊法風氣,牢牢牽住城市交通管理的“牛鼻子”。
城市如同生命有機體,管理需要“繡花”式的精細化。在交通大整治中,上海警方將全市劃分為97個交通執法管理責任區,每個責任區設立一個交警大隊,對應若干街鎮和派出所,把管理責任直接落到每一個責任區、每一個崗位、每一個路口。
在解決“停車難”這個特大城市普遍痛點,上海積極整合、盤活社會資源,針對商場、小區、寫字樓的閒置資源,定制了“潮汐式”的停車位解決方案,並組織學校、醫院和其他公共服務機構,向社會共享內部停車泊位3.2萬餘個。
一堵一疏,不僅破解城市交通亂象,更使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不斷提升,既解決交通問題,也化解民生難題。
一年來,這場交通違法大整治被貼上“最嚴標準”、“最嚴執法”、“最嚴管理”標簽。是否屬於“最好成績”,需用上海市民的出行獲得感檢驗。在今年1月10日發佈的《2016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2016年度十大堵城,上海滑出TOP10。數據顯示,上海市區主幹高架路、核心商圈擁堵時間平均每天減少1小時以上,高峰時段公交專用道普遍提速1倍以上。
應勇市長擔任總河長 今年底上海河道消除黑臭
2016年11月22日,在上海市委舉行的電視電話會議上,韓正強調,水環境是上海最重要的發展基礎之一,當前,部分郊區和城鄉接合部的中小河道黑臭問題市民群眾反映強烈。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是一場攻堅戰,必須形成合力攻堅克難,到2017年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積只增不減,全面提升全市水環境品質特別是郊區和城鄉接合部水環境品質,使廣大市民群眾感受到水環境實實在在的變化、有更多獲得感。
今年2月初,上海正式發佈《關於本市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方案》,上海全面推行河長制,上海市市長應勇“挂帥”擔任總河長。《方案》規定,按照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的原則,建立市、區、街鎮三級河長體系,開展631公里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目標為今年底上海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史家宅河的廢品回收站(拆除前)
史家宅河的廢品回收站(拆除後)(漕河涇街道供圖)
今年年底前基本消除中小河道黑臭,要完成這一艱巨任務,上海還剩不到240天。
如此多、如此長的河道,今年年底前消除黑臭,可能嗎?近日,上海市水務局局長白廷輝在做客“2017上海民生訪談”時表示,從目前的開工進度來看較為樂觀。截至今年3月底,列入整治計劃的471條段黑臭河道基本完成“一河一策”的編制任務,累計開工建設625公里,佔總長度的99%;702條段黑臭河道已開工建設357公里,佔總任務量的55%。同時,沿河違法建築拆除、工業企業治理、畜禽養殖場退養、市政雨水泵站治理等工作也在有序推進。即使是今年一季度剛排摸出的691條段黑臭河道,上海水務部門也立下“軍令狀”,要在今年開展整治,力爭年底完成;更早啟動整治的其他黑臭河道更是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必須在年底前完成。
“市民不滿意,河道黑臭的‘帽子’就摘不掉。”白廷輝表示,水質監測結果只是判斷河道是否消除黑臭的標準之一,另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是公眾滿意度。在河道整治前後,水務部門將委託第三方調查機構,開展公眾滿意度調查,確保調查結果的客觀、公正和有效。此外,還將通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網絡輿情等渠道進行監測分析,跟蹤市民反映的水環境問題是否得到處置解決。
“五違”整治補齊短板 “拆建管美用”並舉
2015年上海兩會期間,浦東新區代表團愛新覺羅?德甄代錶帶來合慶鎮勤奮村70歲黃媽媽的發問:“環境太差了,何時能改善?”上海市主要領導當即回應:“經濟發展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政府一定採取措施整治,不讓‘黃媽媽們’失望。”
2015年9月15日,一場必將記錄于上海城市發展史冊的環境大整治行動開始了。當天,市委、市政府在浦東合慶鎮勤奮村召開現場會,對全市加強違法建築拆除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全面動員,要求回應廣大市民群眾期盼,拆除違法建築、整治安全隱患、加強城市管理,補好城市發展中的短板,讓整個上海更乾淨、更有序、更安全。
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上海為何把重點工作放在亂搭亂建和交通違法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短板”上?“短板制約,既是影響協調發展的難點,也是引發重大風險隱患的薄弱環節。”上海市委主要領導強調,“這是檢驗我們解決突出問題的能力水準,檢驗各級領導幹部的擔當精神,檢驗我們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的試金石。”
地處虹橋國際機場北側的許浦村,村民約2000人,卻集聚了3.5萬外來人口、近300家企業、600多個違法經營攤點,許浦河污染嚴重。2015年11月,閔行區和華漕鎮宣佈整治“五違”(違法用地、違法建築、違法經營、違法排污、違法居住),很多人搖頭:華漕鎮幹部真敢碰硬嗎?違建利厚,村幹部也有份,舍得拆嗎?
於是,許浦村先從村集體的大企業拆起,從黨員幹部拆起,全程公示,依法依規,不留死角。看到黨員幹部動真碰硬,“先革了自己的命”,村民們心服口服,隨之跟進。57萬平方米違建拆了,256家非法企業關了,包括危化品企業3家,560多個違規攤點取締了,外來人口也減少了一半。拆違之後,許浦村為每戶村民統一建了院墻,新建了綠地花園,鋪設了地下管網,惡臭的許浦河也在疏浚之中,整個村莊煥然一新。
“啃”下許浦村,激勵了全閔行。事實上,拆違所帶來的遠超人們原本的期待,正在産生乘數效應:環境整治擠走了違法搭建和落後産能,也為轉型騰出了發展空間。
有著張江“最牛違建”之稱的張江路605號旁違建被拆除(張江鎮供圖)
比如浦東新區的張江鎮,2014年、2015年、2016年,拆違分別為12萬、25萬、106萬平方米(完成浦東新區下達任務420%),連續三年保持翻番勢頭、實現無新增違建、無新增違法用地,而今年則力爭實現“兩個零”——必拆違建清零、新增違建為零。
張江鎮拆違不是簡單地一拆了之,而是系統考慮謀劃,堅持“拆建管美用”並舉。統計顯示,近幾年,張江鎮共投入3.7億元完成15個老舊小區綜合更新,受益居民8.6萬人次。佔地42畝的孫橋中心綠地今年6月即將建成,54畝的張江主題公園將於8月開園,171畝的川楊河生態綠廊正在加快建設。不少企業和群眾反映,拆違後張江鎮環境變好了,合法建築收益提高了,遵紀守法的企業和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有證集體資産通過全區公開交易平臺,租金普遍提升200%以上,既實現了保值增值,又優化了經營業態。
上海正從“社會管理”邁入“社會治理”時代
要問基層社區工作的難點在哪,不少幹部感嘆的是“百人百脾氣”,訴求多樣又複雜,難在“九龍治水”也有缺位和越位,難在“一廂情願”也無法解決痛點和難點。普陀區委書記施小琳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社會治理工作,不能大包大攬“愛你沒商量”,到頭來居民卻説“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於是,針對各種繁雜問題,幹部群眾頻出奇招,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提供服務,各方面層出不窮的金點子、好辦法,讓很多困擾社區已久的問題、難題被一一化解。
不放鞭炮,社區居民壽晉熒與爺爺為鄰居寫春聯過新年(龍華街道供圖)
2016年1月1日起,《上海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首次明確,上海外環線以內區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街道成了主陣地,告知書由居委會一一送進千家萬戶;除夕、元宵夜,街道幹部、社區志願者和民警一起值守,不少居委會設置煙花爆竹回收點,“禮品換煙花爆竹”,或提供電子爆竹——2016年、2017年春節期間,上海外環內“零燃放”令人驚喜。
“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讓全市4000多名符合條件的居民區書記進入事業編制或享受事業編待遇,4.3萬名基層人員納入首批社區工作者隊伍,城管等部門執法管理下沉,4000多家社會組織“活”了。
“近年來,針對現行體制存在的諸多不適應,上海以基層為基點,啟動了社會治理方式的全面創新,政府扮演的角色正在由‘划槳者’變為‘掌舵者’。”上海市社區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徐中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上海,正從“社會管理”時代邁入“社會治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