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月23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在昨天剛剛落幕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再次受到了全球矚目。從2013年提出這一偉大的戰略以來,有相當一批企業積極響應,並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其中,就包括上海的一批龍頭國企。振華重工、隧道國際兩家企業通過自己的努力,敢闖敢試,為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振華重工:有港口的地方就有中國裝備
憑口碑拿下斯裡蘭卡市場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
藍色的天和藍色的海之間,一抹中國紅。遠遠望去,指引著無數漂洋過海的船舶前來停靠。如果走進這座由中國公司建設運營的、位於斯裡蘭卡首都科倫坡的南港集裝箱碼頭,你會發現無論是忙碌的岸橋,還是背後的場橋,紅色機身上都標著著大大的白色LOGO———“ZPMC”(上海振華重工英文簡稱)。
兩年拿下斯裡蘭卡市場
這並不是中國重型裝備製造行業老牌知名企業———振華重工在科倫坡的第一次亮相,但絕對是其最亮眼的金字招牌。在響應“一帶一路”國家倡議走出國門的潮流中,振華重工以斯裡蘭卡為區域中心,走出一條輻射南亞的“振興中國製造”之路。
振華重工總部行銷與服務中心執行主任陳凱,自畢業就進入振華工作,至今已有23個年頭。他參與並見證了振華重工在這個南亞島國上的發展壯大。
斯裡蘭卡所在的南亞是全球最具活力的集裝箱運輸市場之一,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優勢,被視為“海上十字路口”。陳凱説,斯裡蘭卡的貿易發展速度不比發達國家,觀念中仍然青睞日本、歐美的産品。雖然振華早期已大量進入歐美等地的發達港口,但斯裡蘭卡卻對中國品牌知之甚少。
從陌生懷疑到接納認可,如何轉變斯裡蘭卡對中國産品的觀念?陳凱的團隊花了兩年時間與之進行先期溝通與磨合。
“要想直觀了解振華品牌,必須帶他們去現場看一看。”陳凱説,兩年間,振華團隊帶領斯裡蘭卡相關人員前往迪拜、新加坡等多地,帶他們走訪世界最一流的集裝箱碼頭,用事實來證明中國産品已經站在該領域的高處前端。“中國的産品不僅是以價格取勝,更是靠技術先進性來取勝,振華在世界各國的用戶評價,是最終打動斯裡蘭卡的最大因素。”
2010年5月,振華重工和斯裡蘭卡港務局簽訂了一期碼頭的設備採購合同,涉及到3台岸橋6台場橋。該年9月,再次和港務局簽訂了二期碼頭的設備採購合同,涉及到3台岸橋24台場橋,一舉打破日本、歐美産品在港務局碼頭的壟斷狀況。
一年出差飛行24萬公里
在與斯裡蘭卡交涉的兩年中,陳凱前後共赴斯裡蘭卡10余次。而上海振華重工的大多數員工,都能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倒背如流。
就拿陳凱來説,東南亞的印尼、緬甸、柬埔寨、越南、菲律賓;西亞的伊朗、土耳其、阿曼、阿聯酋、卡塔爾、希臘、塞浦路斯、埃及;南亞的印巴、孟加拉、斯裡蘭卡……他的足跡隨著振華重工的“中國製造”之路,已遍佈了30余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去年,陳凱帶著任務出差“一帶一路”國家32次,飛行里程共計24萬公里。用他的話説,一年中,有近一半時間都在國外。
而談起一些國家的艱苦工作環境,他則表示,“我沒有什麼資格談艱苦,比我的艱苦的大有人在。”
陳凱告訴記者,譬如公司派往國外的設備交付團隊,由於碼頭在建設之初是一大片工地,往往連臨時搭建的住所也不會有,因此交機隊伍到了當地後,工人和管理人員經常會在集裝箱裏直接“安家”,臨時搭起一些簡陋的衛生設備,一住就是幾個月。在非洲、拉美地區的外派工作中,還有振華員工不幸染上傳染疾病。
據初步統計,上海振華重工的職工名錄上有近4000人的名字,其中約2000人都曾有過外派“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歷,其中以行銷團隊和技術顧問人員居多。
截至目前,振華重工已向“一帶一路”沿線52個國家和地區交付3512台設備;全球90%的貨物通過海上運輸,而90%的港口都使用振華重工的港機。
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同年,振華重工在斯裡蘭卡的發展也迎來了重大轉變。其與斯裡蘭卡當地的ACCESS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振華重工斯裡蘭卡子公司。目前,振華重工斯裡蘭卡子公司已發展為員工總數85人的規模,其中,當地員工81人,中方員工4人。
“不是賣完産品就走了,而是給當地創造就業機會、創造屬地化服務。”陳凱説,作為一家區域性公司,振華重工斯裡蘭卡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設備的維護保養、維修改造、安裝調試和備件銷售等。
以招商局南港碼頭為例,設備的維護保養,涉及到12台岸橋40台場橋,以及各種流動機械。目前,振華重工斯裡蘭卡子公司的初步計劃是以CICT維保項目作為樣板,推廣到未來的新碼頭。此外,振華重工還考慮在斯裡蘭卡建立備件倉庫。
陳凱表示,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振華重工也正在從單獨走出去轉變為協同走出去。借助ZPMC的品牌優勢,公司帶動了常州油漆廠、瀋陽電梯、寧波偉隆傳動機械等國內160多家零部件供應商協同走出去,努力推廣國産配套件,不斷提升出口整機的國産配套件使用率。此外,振華重工借助“一帶一路”,也積極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儘管振華重工的産品在全球市場佔有率很高,但很多産品都在執行歐美標準,缺少話語權。近兩年來,公司借助全自動化碼頭系統的研發契機,探索與國際航運巨頭馬士基合作,共同制定全自動化碼頭這一新市場新産品的標準。”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