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間世》總導演對話高校學子 人文力量伴人前行
《人間世》劇照。網絡圖。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5月17日報道:患者印象中的理想醫院,是“藥到病除”、“妙手回春”;但現實中的醫院卻充斥著死亡、失敗、無奈。醫者如何更好地面對失敗和糾紛?什麼才是醫者最厲害的“武器”?
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本學期最後一場網絡共享課《醫學與人文》的課堂上,來自《人間世》的總導演週全成為主講嘉賓,為學生們分享了自己對醫者的理解,全國多所高校的大學生們則通過智慧樹網的直播共享了這場話題沉重的人文課,並通過網絡與嘉賓進行“面對面”的互動。
我們以為在醫院,能看到“再世華佗”,能看到藥到病除和康復的喜悅。然而在《人間世》長達8個月的前期拍攝籌備過程中,拍攝團隊卻在各個醫院裏屢屢“碰壁”。週全説:“我們和死亡有過200多次的‘握手’,我們不斷地看到死亡、看到失敗,大家都喜歡喜大普奔的故事,可是現實似乎就是不太能讓人接受。”
“在醫院,有糾紛是必然的,失敗也總是會存在。”週全對台下的“未來醫生們”説,“有些醫生會因為手術失敗失落、內疚,將來你們成為醫生時,也一定會犯錯,可能只是一次打針,一次縫合。但你們要記住,這並不代表你們就是失敗的醫生。”
週全説,語言、藥物、手術刀是醫生的三種“武器”。這之中,語言是排列第一位的。“醫生都是要和人打交道的。在拍攝過程中,我們深深感覺到,越‘牛’的醫生,就越會使用語言和病人達成共識。有很多國內知名專家,他們在技術對自己他人的要求非常苛刻,但對待病人卻非常溫柔,充滿人文關懷。”
講座後,線上線下萬名學生還通過電腦、手機APP在智慧樹網直播頻道用在線交流、發送彈幕等方式提出了各種自己關心的問題。在回答學生們的提問時,週全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説,醫學的目的是帶給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