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學生的“雙城”生活

2017-05-22 13:19:10|來源:新民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在周邊城市就讀雙語學校 上海小學生的“雙城”生活

圖片默認標題

  東方網5月22日消息:為了讓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不少家長開始把目光放到了上海以外的區域。“雙城記”的故事發生在不少10歲上下的孩子身上,他們每天早上7點搭乘校車趕赴位於上海周邊的昆山、吳江等地,又于晚高峰前回到指定接送的站點。而另一些家長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就近讀書,乾脆採取了租房、搬家、換工作等等方式。

  花橋招生會吸引上海家長

  上週末,本市各區陸續啟動了今年下半年幼兒園報名信息登記,又一批新生即將於9月邁入全新的環境,他們的家長也正為之努力著,甚至焦慮著。而與此同時,不少上海的家長又選擇遠赴位於昆山花橋的一所雙語學校參加招生宣講會,為孩子的求學之路謀求另一種選擇。

  上午10點,記者在該校看到,校內外停著的私家車中,不乏“滬”字打頭的車輛,家長們有的帶著自己的孩子,有的獨自而來,甚至還有大著肚子的準媽媽們在家人的陪護下前來,他們沿著校門口的指示標誌,走進説明會現場,能容納近800人的大禮堂中幾乎座無虛席。

  陳女士便是乘著一輛滬牌計程車趕來招生會現場的,在閒聊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她的兒子在2015年下半年出生,如今才2周歲不到,即使報名就讀幼兒園小班也似乎為時尚早,不過身為人母的陳女士卻覺得,未雨綢繆還是得趁早,“剛剛和一個準媽媽聊天,人家可不是為了大寶來的,就是為了肚子裏這個做準備的,這可比我‘超前’多了吧。大家都是先來了解一下學校,多打聽一些信息,聽説這類學校現在錄取比例也不高,還是要提前做做功課。”

  外地校車日發16輛來上海

  據了解,該校每天清晨都有16輛校車從上海長寧、嘉定、青浦、松江等區域出發,將孩子送到學校,而下午放學後,再統一送回始發點。記者日前在位於中山公園附近的一個校車集合點看到,一早便有十幾名背著書包、穿著統一校服的小學生與家長靜靜地等候著。隨著亮黃色的校車到站停靠,小朋友們和一旁陪同的家長揮揮手便上了車,如同搭乘公交車刷交通卡一般,將自己的學生卡在車門旁的感應機器上照一下,隨後再落座、等候發車。

  而在上海周邊諸如昆山、吳江、常熟等城市,類似這樣的雙語學校不是個例,記者就上海學生求學情況諮詢昆山市教育局時,相關負責人表示具體戶籍生源並未作詳細統計,不過登陸多所學校的官方網站可以看到,在顯示學校所在具體位置的地圖上,“上海”二字大多處於最為明顯的位置,而與之相關聯的軌道交通11號線花橋站、G50高速公路等也均被醒目標出,且大多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設立了招生辦公室,並每日設有往返各地的校車。很顯然,上海生源已成為了校方招生的重點對象。

  異地就讀因為學費和環境

  記者採訪現場部分家長了解到,他們大多通過親友或各類媒體的推薦了解到這條路。而説到原因,除了在上海市以外區域就讀能避免升學壓力、讓家長和學生都能輕鬆一些之外,大多也是希望孩子在高中畢業後能出國唸書,而從小在雙語環境中學習,可以更好地鍛鍊外語能力,適應國外的生活環境。

  眾所週知,上海市內也有不少開辦了雙語班、國際班的學校,又何必捨近求遠呢?記者採訪發現,家長擇校的理由大致相同,主要圍繞在學費和環境兩方面。

  家長林先生覺得,上海市內的校區土地面積普遍比較緊張,能給孩子活動的室內外空間相對比較有限,可提供的興趣類項目課程有可能因此而受限,加之周邊城市學校的收費又相對便宜,經濟壓力也會小一些。

  陳女士考慮的則主要是學費,她告訴記者,目前該校幼兒園的收費大概在每個月5000元左右,而市區內擁有同等教育水準的幼兒園基本上都要破萬。再加上軌道交通11號線已經延伸到昆山花橋,到這所學校不過3公里的路程,便乾脆考慮到鄰市擇校。記者查詢了解到,上海市區的部分雙語或國際幼兒園一年收費高達近20萬,有的還需要外籍身份。

  而面臨遠距離求學的交通難題,陳女士也有了在花橋租房的打算,“雖然學校有往返上海的校車,但孩子還是太小了,家裏商量下來打算在學校附近租一套房子,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輪流照顧,週末可以搭乘學校的大巴回家,而我和我老公就盡可能在週末給孩子更多、更高品質的陪伴。”在陳女士的賬本上,雖然在花橋周邊租一套兩室大小的房子約需要額外增加2000元的花費,但考慮到在普通學校就讀後可能需要參加的各類補習班、興趣班,如此選擇,她認為就目前來看性價比優勢明顯。

圖片默認標題

  捨不得苦孩子就苦自己

  除了在學校附近租房,不少已有數年“跨市學齡”的學生家長也有別的“招數”,借著校車提供的便利,讓孩子上演“雙城記”便是其中之一。

  負責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徐老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已經是他的小孫女搭乘校車往返的第3年了,每天早上7點前把孩子送到校車停靠點,下午5點半左右再來接,已經成了他每天的固定行程。“我們本來就住在中山公園附近,校車來回挺方便的,單程大概1個小時左右。所以當時家裏商量下來還是讓孫女走讀,畢竟年紀小,放學後能回到自己家對她的成長更好些。等到她再大一些,升入初中部,就可以住宿了。”

  前幾年有白領每日跨省通勤,從天津到北京的高鐵也不過半小時左右,才上五年級的小女孩每天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兩市來回的路上,著實令人有些詫異。徐先生笑道,聽著雖然有些匪夷所思,但他們家也並非個例,“就拿長寧區這個點來説吧,算是比較遠的,學生人數也比較多,每天從這裡出發的大概有36個孩子”,而學生上學、放學時間相較大部分朝九晚六的白領要早一些,“所以可以避開早晚高峰,上了高速也不容易堵車。其實如果在市內就讀,交通不方便的也要1個多小時,坐校車孩子也能多休息會。”而為了方便接送,徐先生和家中其他會來接送孩子的長輩手機中都裝上了“校車來了”的追蹤軟體,通過指定賬號登陸可以了解到自家孩子所乘校車的具體位置以及預計抵達時間。

  若是家長不捨得苦孩子,那就只能選擇苦自己。原本家住上海市普陀區的林先生夫婦在兒子就讀了位於花橋的雙語幼兒園後,乾脆把家也搬到了附近。太太找了位於昆山的工作就職,而林先生自己則每天騎著電動車來到花橋站,搭乘11號線往返通勤,“據我了解,不少學生家長也都是這樣的,有的甚至還把自己的工作室、公司一起搬過來的。想要學習條件和家庭環境兩者兼得,那就我們辛苦一點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