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創新爭先獎” 滬科學家不辱使命

2017-05-26 08:40:17|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全國創新爭先獎”將在京頒獎 上海科學家不辱使命

  在5月30日我國第一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即將到來之際,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將於明天在北京頒獎。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尚勇在昨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透露,首屆評選産生出了10個獎牌獲獎團隊、28名獎章獲獎人選和254名獎狀獲獎人選。

  短板攻堅爭先突破,前沿探索爭相領跑,轉化創業爭當先鋒,普及服務爭做貢獻。在這場由全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競相參與的“創新爭先行動”中,上海科學家表現不俗:根據公示名單,今年上海共有1個獎牌獲獎團隊、1位獎章獲獎人和20名獎狀獲得者榜上有名———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強大使命感召下,上海科技工作者時不我待,勇當先鋒。

  創新爭先,需要一種使命感

  尚勇表示,“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之後,國家批准設立的又一重要科技獎項,是國家科技獎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是國家科技獎項與重大人才計劃的有機銜接,是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

  科技大獎的設立,對於埋頭于實驗室、十年磨一劍的科學家而言,無疑是一種莫大的激勵。正處於科創中心建設進程中的上海也深知,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做出一流的成果,也才能擁有與世界一流水準對話的能力。

  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摘得了今年上海唯一一塊全國創新爭先獎牌。鮮為人知的是,它是全國人數最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是國內自主培養的“土教授”,卻用25年把一個一窮二白的實驗室帶到了國際領先水準。

  此次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的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褚君浩院士,憑藉多年來在科普領域的耕耘脫穎而出。曾多年擔任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的他説,作為院士群體中的一員,除了通過科研為國家發展提供思想,還要通過科普,讓更多人“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讓科學精神浸潤人心,在此基礎上産生出更多出色的科學家。

  能收穫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朱美芳教授有些意外。不過,申報材料上的一條描述或許蘊藏著她的獲獎理由———從事材料科學研究30多年來,跑了100多家企業,解決了其中20多家企業的實際問題。她説,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的“科技三會”上號召大家“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這些年來與企業共同成長已經成了她的科研秘訣,現在她的學生去單位實習,總會帶著問題回來與她一起研究。

  期盼更多科學家的故事為人所知

  一年前的5月30日,朱美芳在北京召開的“科技三會”現場,感受到了總書記對科技創新的殷切期盼;一年後,又去北京領獎的她表示,獲獎是最好的“節日”禮物。

  全國創新爭先獎的頒發,也將拉開慶祝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的序幕。從今年開始,全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將像護士、教師、記者一樣,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節日。

  為全國科技工作者設立一個行業節日,這在其他國家並沒有先例。褚君浩表示,設立節日是對該行業從業者的最大肯定,有助於調動和激發全體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和潛力。

  上海市科協主席陳凱先院士與許多科技工作者談過心,聊過天。他時常感慨:“如果他們的故事,能為更多人所熟知就好了。”目前,我國是世界上科技人員最多的國家,預計到2020年將會超過1億人,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崗位上默默無聞,甚至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巨大壓力。陳凱先説,營造崇尚科學、尊重知識分子的氛圍,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首先要讓更多科學家的貢獻和情懷為人所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