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社區醫生有絕活 外國病人來就醫

2017-05-31 08:38:2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不用總去擠“三甲”,社區醫院裏藏著不少名醫、絕活———美國東非病人為何趕來上海社區看病

  圖片默認標題

  桑久華給關節炎患者做推拿。本報記者唐聞佳攝

  “媒體一報道,桑醫生更累了!”推開診室,病人圍住記者七嘴八舌地説起來,他們很矛盾,覺得桑醫生很值得宣揚,但又擔心他“名氣大”後,挂他的號更難,還擔心他會離開社區這個“小地方”。

  在病人中擁有如此威望的桑醫生,就是上海市靜安區彭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桑久華。這家社區醫院周邊交通並不方便,附近居民自嘲是“城鄉結合部”。可就是在這裡,桑久華的病人最遠的來自半個地球之外的美國、東非。

  連日來,記者走訪基層醫療一線發現,上海的社區醫院有一批好醫生,他們有著深藏不露的拿手絕活,也有著為老百姓解決問題的真誠熱心。上海正在推進家庭醫生制度2.0版:簽約“1+1+1”,首診在社區,這群社區裏的好醫生憑著自己的好技術,把病人吸引到社區,實實在在地解除患者的病痛。

  社區醫生有絕活,門診號熱度不亞於三甲醫院專家

  週一下午兩點多,走進桑久華醫生的診室,條凳上、板凳上坐滿了病人。桑久華忙前忙後,滿頭大汗。這邊廂,91歲的老奶奶關節炎原先嚴重到都沒法下地,經桑久華診治,如今能拄著拐杖出門,自此認定了他;那邊廂,一位50多歲的男子被腰椎間盤突出折磨得一臉痛苦,三級醫院要他手術,朋友説“桑醫生這裡不用手術”,他特地請假趕來;一旁從奉賢趕來的病人“現身説法”,“我的腰突原本也要手術,結果讓桑醫生看好了。”

  桑久華是社區醫生,也是家庭醫生,尤其擅用中醫藥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關節炎等骨關節疾病,以及多種神經損傷性疾病。

  16歲的張昊第一次來找桑久華時,一臉絕望。他是遺傳性痙攣性截癱病患,從學走路開始,就活在自卑裏,不敢交朋友。“困難和辛苦我都不怕,最怕的是看到病人絕望。”桑久華暗暗發誓,要想辦法治好他。

  桑久華反復研究張昊的病情,制定出一套手法康復與針灸治療相結合的方案,再根據每次的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有時因為天氣原因,張昊不方便出門,桑久華就利用中午休息或下班後的時間,上門去做。

  一個療程後,小張的雙下肢肌張力鬆弛了。兩個療程後,小張走路時的剪刀步矯正了很多。孩子笑了,媽媽高興得流下眼淚,真心感謝桑久華給了兒子“生命的奇跡”。

  像這樣,在別處久治不愈、在桑久華這裡重獲健康的病例還有很多。“70後”的桑久華憑著真本事,把四面八方的病人吸引到這家小小的社區醫院。如今,他的門診總是門庭若市,多時一天要看100多號,少時也有四五十名病人,門診號熱門程度不亞於三甲醫院的專家。

  在社區行醫10年,桑久華服務了10多萬人次的病人。

  推拿針灸受歡迎,社區中醫師成居民心中的“大醫生”

  桑久華醫生並非孤例。長寧區華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師石向東靠著推拿絕活“一指禪”,在社區裏贏得了好口碑,成了居民心中的“大醫生”。

  紮好馬步,左手背在身後,右手大拇指在病人患處輕柔按壓,保持1分鐘120下的頻率,這個“一指禪”的功夫是石向東每天要練的,且一練就是一上午。

  從一名非科班出身的中醫,到獲得“上海市社區好中醫”“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這個有上進心的醫生一直在尋求自我提升———跟隨“一指禪”嫡系傳人、華東醫院朱鼎成教授學習推拿,跟隨市六醫院“陸氏針灸”傳人吳耀持教授鑽研針灸。

  “推拿、針灸在社區醫院屬於非常實用、受歡迎的項目。因為居民中有頸肩腰腿疼痛的人很多,而且推拿、針灸還能治療婦科、失眠、小兒消化及呼吸系統等多種毛病。”石向東將這些“絕活”廣泛應用到社區臨床實踐中,讓更多百姓獲益。

  現在,加上火罐、理療、牽引等基礎治療手段,石向東平均每天要接待五六十個病人,不少病人從浦東、楊浦等區慕名而來。看著立竿見影的診療效果,居民感慨,沒想到社區也有“大醫生”。

  社區醫生發展平臺越來越大,好本事不愁沒病人

  在上海,藏于各個社區的好醫生還有很多,他們的“絕活”不少是中醫特色診療項目,這是因為傳統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點,一些經長期驗證、有效、廉價的治療手段很適合在社區醫療中發揮作用,治療老百姓的常見病、多發病。

  這也是上海這些年力推中醫適宜技術進社區的原因。桑久華和石向東都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堅守社區醫院十多年,兩人的理由不約而同:看好上海社區醫療的發展。

  石向東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上面有2個名為“石向東工作室”的微信群,一個“中老年群”裏共有124人,另一個“年輕人群”裏有43人。他指著第二個群説,這就是新政策給社區醫生帶來的福利。原來,除平時的工作時間,社區醫生如今還可以在工作日晚上及雙休日,“走出去”為上班族服務,“多點執業”給這類社區醫生開了口子。石向東由此也明顯感到,社區醫生受到的重視越來越多,發展平臺也越來越大。

  而在社區醫院的工作經歷,也為石向東、桑久華這些社區醫生積累了大量第一手病歷,激發了他們科研的動力。由桑久華鑽研出的“溫針治療周圍性面癱”被作為上海市適宜技術在全市推廣。如今,桑久華還申請了多項課題,拿了兩項國家專利,還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青年中醫臨床人才”。

  最近,桑久華對3D列印充滿興趣,記者在他的工作室看到一台小型3D印表機,針對幾個社區老人反應的“跟痛症”,他列印了一個在足根部鏤空的腳墊。有意思的是,就在矯正試穿時,他發現,由於腳步生物力學方面的改變,穿著這個腳墊的老人不容易摔跤。要知道,在老人意外致亡原因中,意外跌倒導致並發癥排在第三位。這開啟了桑久華的又一個新研究項目:老人防跌倒腳墊。

  “上海社區的平臺這麼好,政策也給力。”桑久華堅信:只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開發鑽研為病人解決問題的新技能,社區醫生會更忙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