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四期”全自動碼頭年底試運營

2017-06-02 08:56:20|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據《勞動報》報道:世界上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化碼頭年底即將投入試運營。待建成運行後,預計吞吐量將超過整個上海港的一半,進一步鞏固上海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上海港正迎接著來自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的集裝箱貨物,未來其吞吐能力還將不斷增強。

  “從碼頭等船,到船等碼頭”

  洋山港,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清晨,靠港的貨輪發出低沉的長鳴,也奏響了港口一天忙碌的樂章。

  保持身體前傾60度,目不轉睛地俯視著腳下的集裝箱,雙手靈活地把持操縱杆,上海港洋山港區的橋吊司機劉舒逸正在高達近50米的控制室裏,一絲不茍地工作。“看起來簡單,但僅憑肉眼和手動操作,要將重達幾十噸的集裝箱精準平穩地擺放到位,左右誤差不能超過10釐米,前後誤差不能超過5釐米,這是需要千錘百煉才能練就的功夫。”

  如今,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加速推進,劉舒逸的工作變得比以前更加繁忙了。就在不久前,他和同事一起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完成了近7000個箱子的裝卸,趕在貨輪出航前,完成了全部的裝卸工作。“最直觀的感受是,靠港的船越來越大,集裝箱越來越多,當然,我們的收入也提高了。”他笑著表示。

  目前,上海港已經與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建立了集裝箱貨物貿易往來,擁有國際航線80多條。每天有4.5萬個集裝箱在這裡流轉再運往各地。去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02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713萬標準箱,自2010年以來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

  跑中歐航線的“中遠荷蘭號”輪船長顧正中説,現在每次出航都是滿載而歸,貨運量比以前增加不少。而每天,洋山港要迎送超過15艘這樣的遠洋巨輪。“以前是碼頭等船,現在變成了船等碼頭。”

  投資海法港25年經營權

  海上絲綢之路所經區域恰恰是上海港航線密度最廣的區域,覆蓋亞歐航線,中東航線,非洲航線,東南亞航線等,在完成7.02億噸吞吐量的基礎上,上港集團還積極佈局,把目標瞄準海外,中標了以色列第一大港海法新港碼頭25年經營權。海法港是以色列北部的交通和工業中心、地中海沿岸的鐵路樞紐,在國際航運版圖中佔有重要地位,該項目計劃于2021年初投入運營。

  “投資海法港之後,可以連成一個更加密切的物流網絡。海法港將成為上海港連接歐洲的橋頭堡,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上港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嚴俊介紹,上港集團將利用多年積累的港口管理經驗、管理技術以及和諸多航運公司建立的長期良好合作關係,將海法新港打造成地中海的樞紐港。

  上港集團副總裁丁向明指出,目前該項目還在建設過程中,通過上海港的投資建設包括未來的運營,將會進一步提升所在地區港口的吞吐和輻射能力。“此外,在東南亞一些主要港口,包括歐洲的成熟地區,也有一系列海外港口物流投資項目我們正在接洽。”

  全自動碼頭年底試運營

  不再需要橋吊司機,轉由電腦控制橋吊裝卸集裝箱,無人駕駛的自動轉運車將替代現在碼頭上的集卡。就在今年年底,世界上規模最大、一次性建設的全自動化碼頭洋山深水港四期將正式進入試運營階段。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屆時,距離地面最高點近90米、起升高度近50米的全自動化橋吊就能按照設定好的程式需求自動運行,實現全自動化的生産場景。“未來整個碼頭上幾乎看不到人,全都是系統自動調度。運用全自動化的系統、設備後,我們的作業效率預計可以提高30%以上。船靠岸後,計算機會自動安排作業時間點,系統提前通知無人轉運車到達位置。電腦會根據卸船計劃,實時計算路徑,無人轉運車則會按照電腦規劃的行駛路徑,前往堆場,整個計劃可以精確到秒級。由於主要裝卸環節均實現全電力驅動,碼頭還將實現零排放。”

  嚴俊説,考慮到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的核心技術,將完全依靠自主研發。碼頭泊位岸線長近2800米,設置7個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為630萬標準箱,洋四期建成運行後,預計將超過整個上海港總吞吐量的一半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