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雙創:眾創空間逾五百 日均新設企業千戶

2017-06-05 09:20:19|來源:新華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我們計劃將上海的分公司變成第二總部,因為上海的‘雙創’氛圍太好了,現在分公司的科研人員數量已經和北京總部不相上下,公司規模還在擴張。”創業公司雲知聲創始人黃偉説,最快今年下半年,雲知聲就能擁有上海、北京兩大總部。雲知聲主攻語音識別這一人工智能細分領域,以B2B(商對商)業務為主。比如在醫療界,其語音識別服務已進入全國30多家三甲醫院,是這一領域的“隱形冠軍”。

  事實上,黃偉已經把家安在了上海:“這兩年‘雙創’在上海絕對可以用紅紅火火來形容。”他覺得,雲知聲的發展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許多人眼裏的上海“雙創”進程:氛圍越來越濃,隱形冠軍越來越多,國際層面的合作交流越來越頻繁。

  統計顯示,目前上海已有500多家眾創空間及孵化機構,入駐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2萬家。類似雲知聲這樣的民營科技創新企業也成為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全市民營科技企業的數量佔全部科技企業的比重達到94%。

  每年扶持1萬人成功創業

  長壽路西康路口的189弄購物中心開業不到半年,門口的招牌上顯著地標出了商場裏的特色商戶,其中最高兩層被一家名叫“裸心社”的商戶佔據。如果按圖索驥走上門去會發現,它不是商戶,而是個眾創空間,來自全球各地的創業團隊正在這裡追逐自己的夢想。

  商場裏藏著眾創空間,舊工業廠房翻建成眾創空間,新建的眾創空間更是絡繹不絕……短短一年時間,上海的眾創空間數量已經翻了一番。對創業者來説,眾創空間可以讓他們為夢想安一個家——據統計,上海新註冊市場主體的數量逐年增加:2014年27萬戶、2015年30萬戶、2016年35萬戶,意味著上海平均每天新設企業約1000戶,約佔全國的10%。

  更重要的是,依託這些眾創空間,上海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扶持創業政策體系,貫穿“雙創”全過程,讓“幼苗”有機會長成“大樹”。

  例如,大學生創業容易遇到融資難的問題,上海就設立了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提供創業貸款擔保、貼息等服務。即便大學生缺少創業啟動資金,該基金也能提供用於啟動的“種子資金”。截至今年4月底,該基金已累計接受項目申請6168個,資助項目1692個,累計資助金額超過3億元。

  此外,針對創業成本高問題,上海對初創期企業實行免收登記類、證照類、管理類行政收費,還提供場地房租、社會保險費等補貼;針對創業企業發展,有“能力測評+創業培訓+創業見習”的創業者能力提升體系……

  數據顯示,依託這一相對完善的扶持體系,近兩年上海每年幫助1萬多人成功創業,其中60%以上是高校畢業生。

  隱形冠軍搶佔産業制高點

  “雙創”意味著活力。創業者們對形勢變化、市場熱點把握敏銳,勇於嘗試,常常能走在新産業、新業態發展的前列,一批“隱形冠軍”應運而生。在上海,近半數專利授權量由民營科技企業獲得。

  總部位於陸家嘴的Wind資訊是金融數據、信息和軟體服務企業。在國內市場,Wind 資訊的客戶包括超過90%的中國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銀行和投資公司;在國際市場,在被中國證監會批准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中,75%是Wind資訊的客戶。Wind資訊已建成國內最完整的以金融證券數據為核心的大型金融工程和財經數據倉庫。董事長陸風説,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城市,上海匯集了各種信息和技術,推動企業不斷創新、爭做行業第一。

  年輕的初創公司也能成為行業第一:2013年才在復旦科技園註冊,不到四年時間,流利説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中國人英語語音數據庫,開發出全球最智慧的人工智能老師,全球用戶數突破4300萬。創始人王翌是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博士,選擇上海作為回國創業的目的地,是覺得在上海的創業成功率高:“本科同學在楊浦創業成功了,我聽他介紹了一些創業政策,覺得很適合我。”來上海後,開放的市場環境、務實的政府服務果真讓他如魚得水:“比如,創業公司融資頻繁,經常需要進行股權變更,上海工商部門有針對性地幫我們解決問題,讓我們安心創新,不用擔心瑣事。”目前,流利説已自主研發出世界領先的英語口語、寫作自動識別評測引擎。

  雲家政被稱為家政服務業的“淘寶網”,首次在家政行業實現了線上線下的無縫整合。公司CEO薛帥表示,上海的服務業比較發達,容易涌現新業態;豐厚的人力資源又讓這些新業態插上技術的翅膀,實現行業領先。比如,雲家政自主研發了提供家政服務的信息平臺以及SaaS信息管理系統,最終改變的不僅是家政行業的服務方式,還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管理效率。

   “走出去”和“引進來”

  上海是國際大都市,國際交流絡繹不絕。這一點,同樣體現在“雙創”中。

  上海企業晶讚科技擅長大數據,創始人湯奇峰最近去了一趟美國,因為他還是中國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中國大數據實驗室)理事會理事長,此次中國大數據實驗室與美國伯克利大學RISE實驗室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領域緊密合作,促進大數據流通的標準化與交易技術的創新。

  湯奇峰説,參與國際合作並非是一家企業或一個實驗室的發展需求,而是上海有這種合作氛圍,因為上海本身就是國際交流的熱土。比如,在與美國高校簽約同時,中國大數據實驗室所在的上海市北高新園區也在美國設立了創新中心,旨在打通中美研究、産業、人才、資本的對接通道,推動科創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在合作交流的大氛圍下,很多外資科創企業也積極擔任海外“雙創”資源“引進來”的橋梁,坐落于張江高科技園區的PlugandPlay (以下簡稱PnP)就是一個案例。

  PnP是總部位於美國矽谷的全球頂尖孵化器,自1998年起累計孵化、投資超過2000家初創企業,還曾為谷歌(Google)、貝寶(PayPal)提供了第一個辦公場所。上海PnP的重要任務就是把海外優秀的“雙創”項目帶到中國,上海也成為這些項目的第一站。

  “因為上海國際化程度比較高,海外創業者來上海覺得很親切。”PnP華東區主要負責人張楊説,在今年的上交會期間,PnP一舉帶來35個海外“雙創”項目,分別來自美國、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芬蘭等國家,與中國企業對接,進行聯合孵化:“上海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比較高,各種資源比較齊全,對接成功率也比較高。”他表示,在海外創業團隊的眼裏,上海對創業者的扶持力度是很大的,所以他們非常樂意留下來,參與上海“雙創”國際化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