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尾中華鱘放歸長江口

2017-06-07 08:43:42|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回家!30尾中華鱘今放歸長江口[組圖]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2017年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開幕儀式

  東方網實習生汪偉秋6月6日報道:2017年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今日在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附近水域舉行,共放流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1.7米以上)30尾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3萬餘尾。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工作人員將放流的中華鱘放入水箱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等待放流的中華鱘

  水生生物是水域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六月是水生生物生長繁殖的關鍵時節,也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的黃金時期。今年是農業部倡導的全國範圍內連續第三年在6月6日開展同步增殖放流活動。此次放流活動是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的總要求,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水生生物養護、農業部關於加強中華鱘和長江江豚保護、上海市關於加強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和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具體要求,按照農業部全國同步增殖放流的統一部署與漁業資源保護和轉産轉業項目要求進行。活動由上海市農業委員會、崇明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具體承辦。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放流瞬間

  據了解,近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變化的持續影響,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持續衰退,特別是中華鱘、長江江豚等旗艦珍稀瀕危物種資源衰退加劇,中華鱘出現自然繁殖停頓、幼魚資源消失等時空破碎化趨勢,長江江豚出現種群急劇萎縮、分佈區域縮小、群體交流受阻等生境碎片化狀況,物種瀕臨滅絕風險,中華鱘、長江江豚均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紅色名錄(IUCN)列為“極度瀕危”(CR),對中華鱘和長江江豚採取搶救性保護措施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針對這一情況,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堅持搶救與監測同步開展,進一步完善監測與救護網絡,加強中華鱘保護宣傳,通過設立一線搶救點將搶救陣地前移至監測一線,將簡易搶救設備分發到監測點及各主要碼頭,縮短搶救處理時間、提高運輸成活率,同時對因誤捕受傷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樣本採集形態學數據和遺傳分子樣品,開展外形指標和遺傳分析兩方面實驗工作。

  自2004年以來,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連續開展中華鱘等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中華鱘在放流前都經過了一系列的強化馴化,使得放流後的中華鱘能夠適應野外生存環境,從回收的中華鱘標誌信息顯示,放流成效明顯。中華鱘等珍稀水生生物放流活動已經成為上海城市的綠色生態名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