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將對非遺分類保護 解決人才後顧之憂

2017-05-17 07:43:10|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將對非遺進行分類保護 為後繼人才解決後顧之憂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湯健正在工作臺上製作面塑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海派面塑“面人趙”作品《八仙過海》

  在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3樓,湯健正在工作臺上製作面塑。作為海派面塑“面人趙”第三代傳人,她即將去參加2017阿斯塔納世博會表演。這並不是上海非遺項目第一次走進世博會,早在上海、麗水、米蘭世博會上就曾推出剪紙、旗袍等專項活動,推動非遺項目走向世界。

  近些年來,上海紮實推進非遺保護工作,成果顯著。上海成功完成地方立法,《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下文簡稱《非遺條例》)于2016年5月起施行。非遺項目和傳承人三級名錄體系逐步建立。現有國家級項目55項(單項63項)、傳承人94名,市級項目220項、傳承人647名,區級項目400余項、傳承人700余名。此外,上海設立市級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對代表性項目及其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專項資金補助。5年來,專項資金已累計投入3807.6萬元,245個非遺代表性項目(次)、188名市級傳承人的保護傳承工作因此受益。與此同時,上海國家級、市級、區級三級專項資金配套體系也逐步形成。

  據市文廣影視局副局長王瑋介紹,下一階段上海將貫徹《非遺條例》分類保護原則,為搶救性、傳承性、生産性、整體性四類項目制定分類保護規範。加強文旅結合,會同旅遊部門共同推出具有特色的非遺旅遊線路。加強與經濟、商業等部門合作,認定一批非遺保護展示傳承基地,加強“中華老字號”企業扶持。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已下發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王瑋表示,將貫徹落實《計劃》,繼續做好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積極利用高校資源,提高傳承人群的藝術素養和市場意識。指導傳承人群創設傳統手工藝品牌,開展新媒體宣傳和行銷。探索通過大世界平臺,有效融合傳統元素和都市資源,激活項目內在活力,打造非遺項目展示、研發、銷售、轉化的平臺。細化市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強對中青年非遺項目後繼人才的補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