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君裏特展在滬開幕

2017-06-12 11:28:32|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王然

  原標題:鄭君裏特展在滬開幕 逾九成展品首次公開

  圖片默認標題

鄭君裏特展現場

  東方網6月10日消息:今天下午,“一個人的電影史——《鄭君裏全集》首發暨紀念鄭君裏特展開幕儀式”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行。《鄭君裏全集》共八卷近四百萬字,堪稱中國第一部電影導演藝術全集;同期開幕的鄭君裏特展將持續一年,包含大量珍貴實物和歷史照片,是上海電影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展出物品最多、史料價值最大的一次特展。本次活動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上海電影家協會、上海電影博物館和上海文化出版社聯合主辦。

  圖片默認標題

鄭君裏曾和章泯合譯《演員的自我修養》

  四百萬字巨著重現藝術大師風采

  鄭君裏是活躍在上世紀20至60年代的戲劇家、電影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他曾主演過《野玫瑰》、《火山情血》等進步影片,編導過《烏鴉與麻雀》、《人民的新杭州》、《聶耳》等電影佳作,是見證與親歷上海電影黃金時代的標誌性人物。

  除了在電影方面卓有成就,鄭君裏一生筆耕不輟,留下了數量非常可觀的文字作品:據考證,鄭君裏可單獨出版的學術著作(含譯著)就達八種,此外,其發表和未發表的論文、筆記、教案、小説、雜文更是超百種。

  今天首發的《鄭君裏全集》共八卷,近四百萬字,經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由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史研究人員歷時五年編纂而成,其中,部分手稿由鄭君裏的兒子鄭大裡提供,為首度面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鄭君裏全集》內容涉獵極為廣泛,涵蓋了上世紀20至60年代話劇、電影以及相關文化藝術領域,堪稱中國第一部電影導藝術全集,也是記錄了這四十年間中國社會史、戰爭史、生活史、經濟史、文化生態史的國寶級文獻。

  創新雙展聯動 回顧電影巨匠生平

  今天開幕的鄭君裏特展是繼謝晉90週年紀念展,湯曉丹、藍為潔精品文物展之後,上海電影博物館再次對上海電影藝術家的禮敬。

  此次特展創新性地採用了雙展聯動的展出形式,即藝術創作展及肖像圖片展相結合,展示大師生平。上海電影博物館策展團隊,耗時兩個多月,完成了對五箱資料、逾千件珍貴文物的整理和登記工作,其展品完整和豐富程度,在中國電影史上也是罕見。上海電影博物館從中精選出實物、手稿、譯著等80余件,珍貴肖像照、劇照等30幅,80%以上是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呈現在觀眾面前。其中,逾九成展品是首次公開展出,這也是上海電影博物館開館以來,展出物品最多、史料價值最大的一次特展。

  本次展覽中既有《烏鴉與麻雀》、《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經典影片創作手記,也不乏《演員的自我修養》等重要理論著作翻譯手稿,也有鄭君裏青年時期肖像照、“聯華”工作照、劇照等,是迄今為止鄭君裏早期圖片在全國範圍內的首次集體亮相。

  今天的活動還特別放映了《火山情血》、《人民的新杭州》兩部影片,這是它們在塵封數十載後,首次與上海觀眾見面。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源地,1913年,上海就攝製完成了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今天的鄭君裏特展及《鄭君裏全集》首發儀式,恰逢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同時,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也即將在本月拉開帷幕,“一個人的電影史”將再次把人們的視線拉回“上海電影”和“上海電影人”的身上。

  圖片默認標題

鄭君裏資料圖

  附:鄭君裏生平簡介

  鄭君裏(1911年—1969年),男,漢族,曾用名鄭重,千里。1911年12月6日生於上海,原籍廣東中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先後在《火山情血》、《奮鬥》、《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中擔任主要或重要角色。與蔡楚生合作編導《一江春水向東流》,參加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的集體創作,並單獨執導了該片。長期以來,他致力於電影、戲劇的翻譯和著述。《論抗戰戲劇運動》,在1939年曾以單行本出版。進入40年代後,他即以開始《角色的誕生》的構思和撰稿。在他的藝術道路上,理論研究與藝術實踐,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迄今以出版的論著有《角色的誕生》、《畫外音》,譯著有傑希.波裏斯拉伕斯基的《演講六技》、斯坦尼斯拉伕斯基的《演員自我修養》等。鄭君裏是一位擅長駕馭“重頭戲”著稱,以拍攝人物傳記片見長的電影藝術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