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叩問內心 有人描摹心理

2017-06-07 08:19:4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舞蹈,除了優雅與美感之外,還帶給人們什麼?也許可以是內心的片刻寧靜。6月22日、23日,來自台灣地區的優人神鼓將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帶來名作《勇者之劍》,他們將負鼓擊之,翩然起舞,讓一切回到歸處。有人叩問內心,也有人詰問生存。9月2日,同一個舞臺,北京當代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編舞家王媛媛將在舞劇《霾》中,用現代的方式呈現並質問屬於當代社會的問題。

  《勇者之劍》:棒起棒落,探尋內心的怯懦與勇氣

  1988年,在熱鬧繁華的台北,有另一方寧靜,“優人神鼓”在木柵老泉中的一座原始山林裏創立,將“自己生命的修煉”與“生活美學的實踐”融于一身,這融合的藝術也正是他們創作與生活的目標。創團29年來,他們走遍世界各大藝術節,以禪結合擊鼓表演藝術,創造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

  在他們的演出中,觀眾能夠看到來自自身的“神奇跳動”,鼓在動、鑼在動、表演者跳躍的身體在動,觀眾最後獲得的是內心的平靜,而不是心隨境轉地起伏搖晃。

  《勇者之劍》是優人神鼓第一部有著具體角色的舞蹈作品,除了“勇者”,還有“嘲笑者”和“哭泣者”,“你隱約中能感覺到一條故事線索,但似乎又不可言説。”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希望讓觀眾在這種若有似無的戲劇衝突中有所啟發。在她看來,勇者因為持劍,看到了自己的怯弱;也因為持劍,找到了面對生命的勇氣。每個人的生命過程總會遇到阻礙和挫折,如何度過難關最終要依靠內心的力量。當優人面對自己內在最深的未知時,讓鼓聲如棒喝,在棒起棒落間,探討生命的起落與幻滅。他摘下面具,赤裸裸面對自己的道路,去克服並獲得超越。“最後,你看見勇者將劍指向了自己,因為,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霾》:海綿起舞,肢體描摹生存與當下

  2009年,王媛媛創作現代舞《霾》時,也許不曾料想,八年後,“霾”已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霾》中,舞者在灰色的海綿上舞蹈,跳躍、衝撞或擠壓。而談及為何在海綿上舞蹈時,編舞王媛媛認為:“在這樣的環境裏,人在各方面的觸覺都會有一種危機感,因為人不是站在一個平穩的狀態上,而是會失重、跌倒,沒有自身的平衡感。海綿的質感會讓身體在接觸之後産生不一樣動作的可能性。”這樣編排也會給觀者帶來不同尋常的觀看體驗——舞者不斷在海綿上摔打、翻滾、深陷、墜落,精疲力盡之後又撲倒在地,隨後又在下一個樂句中爬起重來。在王媛媛的定義裏,霾是一種廣大、混雜的空氣現象;也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心理狀態,它會佈滿內心,蠶食情緒與直覺,可以讓歡樂消逝,也可以讓寧靜瓦解,生命亦被毫無意義地消耗。因此現代舞《霾》試圖用直觀的肢體動作,描摹人的生存當下,也描摹人自身的心理狀態。

  舞美上,王媛媛去除了無意義的裝飾,將整個舞臺空間都留給肢體,讓每一個動作都由完整的蓄力開始,到疲倦的跌倒結束。在王媛媛看來,藝術家在創作時,逃脫不了“社會責任”這個略顯宏大的命題。“每個藝術家都應該有社會責任,真正的藝術並不是娛樂大眾的,娛樂性都是暫時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