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劇如何成為“中國智造”走出去

2017-06-13 08:38:27|來源:新華網|編輯:彭麗 |責編:王然

  原標題:成本高售價低 國産劇如何成為“中國智造”走出去?

   新華網上海6月12日電(鄒瑞玥)中國電視劇的投入已經超越了韓國、日本,但在國際市場上,中國電視劇的售價卻不及日韓。在11至12日舉行的上海電視節“中國模式日”論壇上,來自全球的電視人暢談中國電視劇的全球之路。

  “隨著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一些新興的市場逐漸在開始嘗試接受中國的電視劇。” 華錄百納總經理劉德宏介紹,在海外市場,中國的電視劇越來越多,市場規模在逐漸改善。在東南亞地區,許多重點劇目已經和國內同步播出。不過,在一些新興市場,由於規模較小,電視劇的銷售價格也比較低,這樣低的成本讓電視劇很難完成當地語言的譯製,或者達到高標準的語言翻譯操作。語言的障礙影響了當地媒體對中國電視劇的接受,以及在主流頻道的黃金時間播出。

  華策克頓傳媒常務副總裁劉智回顧説,去年以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錦繡未央》《微微一笑很傾城》《親愛的翻譯官》和《孤芳不自賞》等劇,價格相比過去有大幅度提高,題材也不再局限于古裝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已經進入了88個國家和地區。電視劇的投入增加帶來了各方面品質的提高,在硬體上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準。

  在劉智看來,電視劇投入提高,售價依然不理想,與海外市場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有關。韓國、日本的電視劇進入國際市場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基本上屬於成熟的産品。中國的電視劇在海外市場來看還不成熟,但價格逐漸提升已經是一個良好勢頭。

  另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因為中國的電視劇産量非常大,企業仍然把收入的重點放在國內,海外銷售方面價格期望值就比較低。“一萬美金、兩萬美金一集,談不成,五千美金我也賣。”劉德宏説,雖然有極少數精品能賣到十萬美金一集,但中國電視劇的海外銷售整體價格依然在低位徘徊。

  華策集團電視劇海外出口量在全國一直走在前列。劉智介紹,華策克頓傳媒計劃在IP製作階段就把全球市場考慮進來,由中外雙方共同投資,海外合作方負責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目前《搜神記》和《遮天》兩大IP已經在嘗試通過該模式與海外聯合製作。

  在劉德宏看來,中國電視劇售價偏低的問題,依然要從電視劇本身的品質和影響力上尋找原因。“我們缺少在這些地區播出後形成很強的影響力、感染力的作品,用國內的説法叫做‘爆款’。”劉德宏認為,由於中國的電視劇劇集偏長,海外往往按照肥皂劇的模式把它定位成一個邊緣類産品,“當年韓劇在中國價格也很低,慢慢才有所改善。”在他看來,國産劇受港臺劇影響較深,定位仍然是消遣娛樂為主。在美國、韓國,電視劇不再是簡單的追求娛樂,而是反映人的基礎情感或者社會現象的作品。作品呈現的價值觀、情懷才是真正能夠征服全球市場的精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