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蘭風向標”:匯聚人心的國劇擔當

2017-06-16 08:18:35|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王然

  原標題: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今晚揭曉,關注生活、直面當下的精品現實主義作品全面崛起,引發業界熱議

  “白玉蘭風向標”:匯聚人心的國劇擔當

  圖片默認標題

  中國電視劇評委姚晨

  圖片默認標題

  電視劇評委會主席毛衛寧

  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白玉蘭獎將花落誰家?今天閉幕的上海電視節再度匯集海內外電視人目光,因為這朵白玉蘭也是中國電視産業的風向標。

  今年,關注生活、直面當下的精品現實主義作品全面崛起,不光在白玉蘭獎入圍名單中佔據多數,還成為影視市場中的焦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各類電視劇製作機構共計生産完成並獲准發行國産電視劇329部14721集,其中現當代題材劇目共計188部8555集,分別佔比57.14%與58.11%,接近六成。

  回應時代情緒形成良性口碑傳播

  作為最大眾化的文藝樣態,電視劇承載著一個國家的心靈史,是國民的精神食糧。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説,回應時代情緒的作品往往更能形成良性的口碑傳播。在編劇王麗萍眼中,擁有生活積澱與社會觀照的現實題材作品不斷抬頭,背後是中國電視人與觀眾上升的文化自信。

  去年是現實主義題材大豐收的一年,不少作品讓觀眾感嘆頗有“照鏡子”的樂趣,並迅速形成社會話題。《歡樂頌》直擊都市青年的奮鬥與迷茫,毫不避諱犀利的現實話題;《小別離》敏銳感知到愈發年輕化的留學大潮,展現了年輕父母的親子焦慮;《中國式關係》則通過一個中年男子的二次創業,折射近年中國社會人情文化的變遷。最關鍵的是,這些作品對於社會問題的挖掘直接、深刻,且不止于對無奈與焦慮的簡單“晾曬”,而是通過溫暖的走向,給觀眾前行的夢想與希望。

  擔任電視劇單元評委會主席的毛衛寧,在肯定當下現實主義創作熱情的同時,提出了更深層的期待。“早年不少中國現實主義作品都與公共生活有關,後來發展到了日常生活,到今天表現私人生活居多。我們要重新去關注公共生活,通過觀照百姓的生活來反映社會。”他期待創作者用冷靜的眼光看待人生、思考命運,呼喚對人民生活與處境的高度的介入與深度思考。

  成熟的價值觀讓網絡與電視目標一致

  今年電視節期間,不少業內人士驚喜地發現———網絡日漸成熟的商業模式不斷催生優質內容,電視臺的精品創作意識也在吸引更多青年觀眾,二者在提供好劇佳作的努力中目標一致。

  “當下的影視作品創作確實需要通過形式創新與內容創意圈粉年輕觀眾,但作品所表達的精神價值才是觀眾真正買單的元素。”60後編劇張永琛説。如今,一批偶像化正劇熱播,收視率與話題熱度甚至超過了之前廣受年輕人喜愛的都市戀愛劇。養眼的年輕偶像確實是這些作品的市場推手,但真正讓觀眾感動的是作品中傳達的那份革命者的“信仰力量”。

  因為出演偶像化正劇《偽裝者》而走紅的演員劉奕君告訴記者,自己是網絡傳播模式的受益者,網絡讓年輕人的觀賞習慣從被動接受變為高度互動,為現實主義創作與演員自我升級提供了全新的助力。“如今作品一播出,我就會看到大量年輕觀眾通過網絡平臺發表的文章與製作的視頻,內容涉及他們對角色的理解與對作品的解讀,不少觀點專業深刻,讓我覺得對表演創作大為補益。”年輕觀眾有思想,重表達,對於自己喜愛的演員更願意真誠、平等地交流,好作品就在這樣的相互“餵養”中茁壯成長起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