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興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歷程

2017-06-16 09:24:4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王然

  原標題:向海而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走過了怎樣的歷程?

  6月15日,“向海而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果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正式開幕。

  圖片默認標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任何一項事業都必須經歷一步步的實踐與無數人的付出,方可逐漸成就偉大。經歷了多年建設與發展的上海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如今已設定下到2020年的目標,這“四個中心”之中,又凝聚著多少內涵與汗水?6月15日,“向海而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果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正式開幕,33家上海航運中心建設單位傾力提供了各類珍貴的素材與記錄,全面展示1996年以來20年間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與未來。

  圖片默認標題

  1908年的上海十六鋪碼頭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始自20年前。1996年1月,國務院召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專題會議,會議決定加快推進以上海為中心、以江浙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二十多年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為上海加快“四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帶動長三角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重大成果。

  圖片默認標題

  上世紀70、80年代,上海港碼頭的傳統作業方式

  走進中國航海博物館展覽大廳,“向海而興”的題目異常醒目,設計成集裝箱造型的展廳,營造出濃郁的海洋氛圍。為突出博物館特色,此次展覽還展示了“賽玲娜號”“天海新世紀號”“聰河號”“祥雲河號”“新亞洲”號等船模,水下整平機器人,“風範號”和“風華號”吊機模型等35件實物,讓觀眾可以獲得更好地直觀感受。

  圖片默認標題

  1979年4月18日,柳林港號抵達美國西雅圖,成為中美建交後首航第一船

  在看展覽,整體被分為三大板塊,第一單元“走向海洋—重大戰略決策”,通過古代、近代以及建國以來三個歷史階段,反映了上海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商賈重鎮、近代開埠以來一直是重要河口港,做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後實現從黃浦江走向長江再走向海洋的歷史過程。

  圖片默認標題

  2002年6月26日,洋山深水港正式開工建設

  第二單元作為展覽的主要內容,以“創造輝煌—重大建設成果”為題,通過現代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的重大進展、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大突破、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顯著提升等三個部分,反映了航運硬體建設、航運資源集聚、航運功能健全等方面的重大成果。第三單元“使命擔當—重大歷史任務”,則反映了上海將充分依託自貿區平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勇當改革開放排頭兵、敢為創新發展先行者,確保在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圖片默認標題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尾聲部分還展示了一副長1.8米、寬1.2米的大型集裝箱油畫,該油畫名為“駛向未來”。經過藝術家的創造,觀眾無論從任何角度參觀,都能感受到油畫中的集裝箱船向自己迎面駛來。此外,展廳中還設置了7處視頻觀看點,通過不同視角生動講述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成果,讓觀眾獲得多維度的觀展體驗。

  據悉,該展覽將持續至2017年8月15日,期間還將舉辦多場專家講座和形式多樣的社會教育活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