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河灣“一河兩岸”規劃方案出臺

2017-06-20 08:03:5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呈現連續公共活動系統,引入文化藝術群落,增加濱河開放空間及親水慢行岸線

  蘇河灣“一河兩岸”規劃方案出臺

  記者19日從靜安區獲悉,以“兩岸融合”為主題的蘇河灣“一河兩岸”規劃方案正式出臺,未來4.3平方公里的蘇河灣地區將呈現連續的公共活動系統,引入高能級文化藝術群落,增加濱河開放空間及多樣性親水慢行岸線,形成濱水活動中樞、文化藝術地標與市民休閒地帶。

  區域總體定位為“城市新地標”

  靜安區域內的蘇州河一河兩岸,東至河南北路,經蘇州河區界轉至南北高架,南至北京西路,西至江寧路—安遠路、蘇州河區界,北至鐵路線,總面積約為4.3平方公里。

  在靜安“十三五”規劃中,圍繞蘇州河將打造一河兩岸人文休閒創業集聚帶。靜安區邀請美、英、法三家設計公司參與一河兩岸國際方案徵集工作。在經過方案整合後,提出未來蘇州河區域的規劃目標和總體佈局,聚焦風貌保護、慢行網絡、生態環境、城市更新點等內容。

  一河兩岸區域總體定位為“城市新地標”。一河兩岸區域規劃將通過建設連續的公共活動系統,推動濱河與腹地的聯動,形成濱水活動中樞;通過保存及活化歷史文化遺存,引入高能級文化藝術群落,形成文化藝術地標;通過增加濱河的開放空間及多樣性的親水慢行岸線,形成市民休閒地帶,打造成蘇州河兩岸人文休閒集聚帶。

  未來該區域將以“綠地成系統、步行成網絡、地下空間成街坊、高層建築成組群”自西向東形成三大區域:西部地區形成城市更新示範區,以昌平路橋兩側為核心,以昌平路橋、普濟路為依託;中部地區打造融合標杆區,以共和新路與濱水形成“蘇河之眼”,貫通南北;東部地區建設金融創新拓展區,以蘇河灣綠地為代表,將歷史風貌保護與高端商務相融合。

  未來建成雙岸全線貫通散步道

  蘇河灣地區內歷史建築總量約50萬平方米。按功能類型分為里弄民居、銀行倉庫以及其他(包括紅色歷史、鐵路交通、宗教文化等)三大類。空間上主要分佈在蘇州河沿線、安慶路、山西路沿線以及大田路、康定東路沿線,蘇河灣東部、西部以及蘇州河以南三大區域。規劃結合歷史建築普查,建議保留安康苑、華興新城、北站新城等新增歷史建築16.9萬平方米,提出完整、系統保存包括蝴蝶灣—太和坊區域、四行倉庫—福新麵粉廠濱河空間帶所展現的里弄住宅、濱河銀行倉庫為特徵的建築風貌,保護活化歷史建築依存,塑造高端文化藝術場所,形成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

  在規劃中,沿河兩岸的友好步行環境是一大亮點:未來將建成雙岸全線貫通的散步道,預計標準寬度為4米,總長度為6.3公里;增加濱河綠地和廣場,營造濱水活力空間,規劃形成九處濱河開放空間節點,總佔地面積達21萬平方米,市民平均步行300到500米可到達一處;通過整體設計,在開放空間節點新增綠化,總面積達到4.2萬平方米。

  一河兩岸區域還將通過城市更新,提升多個重要節點空間品質。以昌平路橋為節點,在橋北側的洲際中心,其更新分為一期的已建商務辦公地塊及三期的濱水商業街建設,結合南岸72、73街坊建設方案,體現功能複合、開放共享、人文延續的理念;以南北高架為節點,在成都路橋西側的91、96街坊,規劃打造兩岸新舊融合、濱水公共開敞的文化展演空間——蘇河之眼;以浙江路橋為節點,在橋東側的蘇河灣綠地面積近8公頃,形成蘇州河畔標誌性綠地空間。

  圍繞南北向交通,一河兩岸區域將建構“五橫八縱”網絡化慢行體系。規劃在兩岸增加橋梁,4.7公里河道規劃共有橋梁18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