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違鋪綠 老工業區變“輕”了

2017-06-22 07:54:5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寶山區大場鎮整治滬太石材市場,邊上的上海國際研發總部基地成了最早的受益者,僅今年一季度就快速引進高新企業40多家———

  拆違鋪綠,老工業區變“輕”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2012年起,南大地區啟動綜合整治。這裡曾是國家環保網格的一個黑色色塊,今後要成為上海中心城北部的“生態型城市綜合功能區”。圖為南大一期地塊整治後建設的綠地。(寶山區綠化局供圖)

   一個名叫“上海國際研發總部基地”的地方,如果建在粉塵滾滾的石材市場隔壁,聽著就會感覺有點兒“山寨”吧?但如果它的鄰居是綠草茵茵、菡萏搖曳的公園呢?

  今年年初,寶山區大場鎮整治位於滬太路、上大路附近佔地約200畝的滬太石材市場,準備把這裡改造成“大華朗香公園”。邊上的上海國際研發總部基地成了最早的受益者,僅一季度就快速引進高新企業40多家。

  目前,這一地塊正在進行地形改造和綠化鋪種,從總部基地辦公樓的窗口望出去,新鋪的草皮綿延出滿眼綠意。

  滬太路地標之變

  軌道交通7號線上大路站直達上海國際研發總部基地,基地佔地面積189畝,規劃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園內都是獨幢、低密度辦公樓。寶山區希望這裡成為滬太路的建築地標———以前的滬太路,如果有什麼可以稱作地標所在的話,大概就是那些建材市場了,它們大多是寶山區“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的對象。

  粗放式管理的大型市場,很容易滋生“五違”亂象和安全隱患。比如滬太石材市場,原有各類企業140家,其中138家為石材加工企業,90%以上存在無證經營、異地經營情況。市場區域內有違法建築11萬平方米,違法居住人口1000余人,市場企業違法排污,周邊河道直接受災,石材加工過程中的噪聲、揚塵,對周邊居民生活産生極大影響。

  去年下半年,大場鎮啟動石材市場地塊整治,拆除違法建築、清退違法居住人口。三個多月後,此處352處生産、消防安全隱患,94處污染源不復存在。11萬平方米違法建築被清空,這一地塊頓時變“輕”了。那些“輕質”的動漫科技類企業、文化類企業、生物醫藥類企業似乎也對市場邊上的上海國際研發總部基地多了好感。

  整個寶山變“輕”了

  整個寶山區都在變“輕”。

  地處城郊結合部又是傳統老工業基地,寶山區面臨的生態環境治理壓力在上海各區中非常突出,可以説集中了“城中村、村中廠、廠中村、營邊村”等“五違形態”之大成。

  寶山區歷年的“五違四必”整治力度都很驚人:2015年,月浦鎮友誼村在全市11個市級整治地塊中率先完成全部97畝土地的整治任務;2016年,寶山區完成118個整治地塊、共計431萬平方米的整治任務;

  今年,該區提出全年拆除違法建築“突破1000萬,衝刺1300萬”平方米的整治目標。

  截至6月16日,寶山區共清退違法用地24398畝,拆除違法建築1016.7萬平方米,清退1148家違法經營,消除624處違法排污,清退違法居住32936人,消除安全消防隱患1658處。其中,三個市級整治地塊中的南大二期、顧村地塊已完成年度拆違任務,大場廟行地塊拆違84萬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務的80%。

  完全不同的南大地區

  陳舊低端的生活生産業態伴隨巨量的建築垃圾消隱,每一處新空間都向未來敞開著新的可能性。佔地6.3平方公里的南大地區,過去是國家環保網格的一個黑色色塊,今後要成為上海中心城北部的“生態型城市綜合功能區”。

  南大是被外環線、滬嘉高速、上大路和南陳路圈圍而成的大型地塊,多年以來都是滬上皮革、化工企業的集聚地。

  南大地區綜合整治開髮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躍進介紹,南大地區的整治始於2012年,根據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大致按照外圈綠地、中圈住宅、內圈商務區的規劃進行建設。區域內綠地總面積將達到建設用地的40%,住宅建設用地的40%用於保障性住房。

  在南大村村民沈順娣的大半輩子記憶裏,皮革、化工氣味揮之不去,農村家裏“全是借房子的人”。但她的孫輩將會出生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南大,他們的家在鄂爾多斯路的南秀雅苑,15幢18層高樓,為獲得了上海市建築工程品質大獎———白玉蘭獎的動遷安置房。在去年獲獎的上百個項目中,南秀雅苑保障房項目是唯一一個觀摩工程。

  今年以來,在完成2934畝集體企業和668戶一期居農民徵收和交地的基礎上,寶山區啟動了南大二期、三期818戶居農民徵收工作,不到1個月簽約678戶,簽約率達82.9%。

  騰出的空間,將以全新面貌出現。比如佔地約120畝的南大路375號地塊,今後這個地塊的地下將建設市政道路水系管網、雨水管網等各類管線通道;地上的一部分將作為南大路拓寬用地,其餘按照總體規劃,開發高端商業商務項目,建成南大核心商業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