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跟著銀行喝點湯,現在連喝湯都難了。”某信託公司資金部門負責人張曉(化名)坦言,近期銀行資金難找,讓他壓力山大。張曉的經歷並非個例。來自多家信託公司的信息顯示,3月底以來,信託公司最大的“金主”——銀行自營或理財資金購買信託的規模呈現斷崖式下跌。
即便如此,央行的統計顯示,四、五月份新增信託貸款規模及佔同期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處於2012年以來的歷史高位。今年前五個月,新增信託貸款的規模、佔比更是接近2013年同期水準。彼時,正值銀行表外融資擴張,影子銀行正盛。
莫非,昨日重現?
信託貸款增量重回“巔峰”
信託融資被視為中國“影子銀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眾多信託經理一樣,張曉正經歷著一輪信託融資擴張。
這一擴張,通過央行社會融資統計中的“信託貸款”清晰可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境內非金融企業和住戶)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該統計指標包括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其中,信託貸款是指當地信託機構通過資金信託計劃募集資金向境內非金融性公司或個人發放的貸款。該數據取自資金信託計劃人民幣資産負債表中貸款項下非金融性公司和住戶之和。業內人士介紹,信託貸款業務主要被包括在通道業務以及傳統融資類集合信託業務中。
根據央行的統計,2016年11月以來,新增信託貸款規模和佔比較此前明顯上升,特別是2017年1月和3月,新增信託貸款規模高達3175億元和3113億元,創2013年4月以來的新高。
統計顯示,今年前五月新增信託貸款10635億元,同期新增社會融資總規模93888億元,新增信託貸款規模佔比高達11.3%。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這一比例已接近2013年同期數字。眾所週知,2013年前後,信託非標融資正值鼎盛。2013年前五月,新增信託貸款規模為11158億元,新增社會融資總規模91154億元,新增信託貸款規模佔比12%。據統計,從2012年開始同期新增信託貸款規模佔比分別是:2012年為4.0%,2014年為3.9%,2015年為負值,2016年為2.4%。
銀行資金驟減 “假集合”受青睞
對於這一輪信託融資擴張,信託行業人士首先感受到的是,通過信託融資的需求在增加。
“比如房地産,通過其他渠道走不了了,就往信託這塊兒流。”一位信託公司高管坦言。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去年10月地産調控以來,除了作為房地産主要融資渠道的銀行貸款和公司債被收緊外,地産企業股權融資、發行ABS、地産基金、資管融資等各類渠道也被收緊,相對而言房地産信託業務的政策較為寬鬆。此外,去年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收緊後,通道業務回流信託行業較為顯著,這其中就有一部分屬於信託貸款。
但資金供給已成為難題。銀行一直是信託公司最大的“金主”,但二季度監管機構加強對銀行理財及同業業務監管以來,銀行自營或理財資金購買信託的規模呈現斷崖式下跌。張曉説:“現在不少銀行都暫停了同業業務,從三月底開始,我們就特別難找資金,跟往年比,近期我們拿到的銀行資金少了十分之九。”
另一家信託公司的業務部門負責人亦坦言,二季度以來其公司拿到的銀行資金也比以往少了近三分之一。同樣是在近期,一家銀行係信託公司也為錢“愁”,內部發文要求全員銷售。多位業內人士坦言,目前融資需求確實比較旺盛,但資金供給是一大瓶頸,導致信託項目成立的時間被拉長。與之相對應的是,根據央行的統計,四、五月份新增信託貸款規模較一、三月份“腰斬”。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即便如此,四、五月份新增信託貸款規模仍然高達1473億元、1473億元,分別佔同期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10.6%、17%,仍處於2012年以來的歷史高位。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信託公司高管表示,錢從銀行過來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單一資金信託,第二種是銀行購買信託公司發行的 信託産品,第三種是信託項目、客戶均由銀行推薦的集合信託産品。他透露:“從我們公司目前的情況看,第一種的規模變化不大,第二種去年銀行很熱衷,但新增規模下降得很厲害,而第三種形式的規模卻在增加。”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第三種業務模式錶面是一隻集合信託計劃,但投資的項目一般由銀行推薦,集合信託産品也由銀行負責代銷。這種業務一度被稱為“假集合”、“集合通道”,並曾在2013年以前頗為流行,但也在風險暴露後,出現了銀行、信託公司之間責權不清,相互扯皮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信託公司高管或部門負責人坦言,近期其公司的這種所謂的“假集合”項目增加較為明顯。某信託公司副總裁表示,這種趨勢在3月末開始顯現。某信託公司業務負責人認為,在目前監管形勢下,一些銀行自身的信貸被收緊,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其信貸客戶融資需求。對於信託公司而言,只要按照集合信託業務標準做好合規風控,並無不妥。
緩衝墊作用再次凸顯
2017年前五月,2013年前五月,時隔四年,同是在資金面緊張的背景下,新增信託貸款佔比幾近相同,難道是昨日又重現?
對此,中誠信託戰略研究部總經理王玉國認為,可以將社融分為三大塊,銀行表內信貸融資、影子銀行融資(委貸、票據、信託貸等)、金融市場直接融資(股票、債券).2013年的信託貸款規模擴張大背景是表外信貸的擴張,即融資需求由銀行表內向表外轉變,同期其他影子銀行融資都快速增長;2017年的變化背景是影子銀行表外融資向銀行表內融資轉變,非信託的表外融資向信託融資轉變,數據上可看出信貸增,委貸、票據等萎縮,而信託貸款增加。整個社會融資結構的變化既與經濟增長模式和結構的變化相關,也與宏觀貨幣、金融調控政策的變化密不可分。
另一家信託公司研究部負責人認為,2013年正是銀行表外業務擴張的時期,所以信託貸款通道業務較多,是銀行表外擴張導致信託的這個佔比高。而2017年信託貸款佔比高,是由於債券發行等其他社會融資渠道萎縮,倒逼信託非標融資增多。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 基金研究所邢成博士表示,商業銀行MPA考核正式實施,央行對未達標銀行處罰嚴格,導致銀行貸款空間壓縮,對信託貸款形成擠出效應。債券市場波動劇烈,企業發行債券融資難度加大,直接融資方式多有限制,凸顯了信託貸款的靈活性優勢。
“信託作為調控政策的調節器、緩衝墊作用再次凸顯。”王玉國認為,短期之內,信託貸款不會像其他影子銀行融資業務一樣出現萎縮,畢竟暫時沒有特別針對信託的政策出臺。但未來的難度在於市場,目前資金端價格上升太快,資産端傳導慢,可能導致有些業務無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