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積極北上 資本市場“畫風”陡然生變

2017-07-04 09:03:21|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滬港通”和“深港通”相繼開通後,“北上”和“南下”的資金頗為活躍。其中,“北上”資金對A股大小盤的分化格局起到了“神助攻”的作用。7月3日,“債券通”正式上線試運行,“北上”資金進一步受到關注。業內人士指出,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研究“北上”資金的投資風格和交易模式,將其視為當前存量博弈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增量。

  債券通再引“活水”

  “債券通”將給債券市場引入大量“活水”。據券商研究機構測算,在開通之後的3-5年內,每年通過“債券通”渠道“北上”的資金量可能在3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國際對衝基金AMP Capital投資部負責人Nader Naeimi表示,繼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之後,中國債市有望納入花旗全球國債指數(WGBI),則全球央行、主權基金、Q FI I、RQ FI I、商業 銀行 、 保險 公司、證券經紀商、資管公司均會加速進軍中國市場。

  “我們在與境外投資者接觸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債券通’的熱度。” 廣發證券 相關人士介紹,作為首批四家做市券商之一, 廣發證券 在7月3日早盤即收到多家投資機構的報價請求,其中既有中資機構的海外分支機構,也有外資機構。截至下午3點,廣發證券達成了多筆交易,總金額超過1億元。

  瑞銀固定收益研究團隊指出,“債券通”首日成交中,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佔比較高,非金融機構類的信用債佔比較低,這與已公佈的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量結構相類似。

  管理12億美元資産的倫敦資産管理公司Stratton Street首席投資官Andy Seaman表示,長期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升值空間。美聯儲這一輪緊週期進入尾聲時,人民幣升值趨勢將更明顯。目前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投資在全球債市總投資中的佔比不足2%,未來有望升至18%。屆時跟蹤債券指數的投資者將相應調整其投資組合中的中國債券佔比,而趕在那之前佈局的投資者有望獲益更多。

  機構關注北上資金

  “我們時刻關注‘北上’資金帶來的A股市場變化。目前來看,在板塊上更關注 上證50。”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廣發證券策略團隊指出,從行業特徵看,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流入A股的資金偏愛消費股,它們的佈局對今年以來消費白馬股的強勢表現起到了推動作用。曾受到追捧的高估值、中小市值股、題材股被拋棄,原有的高估值溢價逐漸收斂,體現出與國際接軌的特徵。

  在互聯互通機制下,“北上”資金對A股配置比例提升,有望推動A股“遊戲規則”發生改變。

  中證金牛中國公募基金數據庫統計顯示,上半年收益率較理想的 股票型基金幾乎都契合“白馬藍籌風”,而試圖按照老“套路”出牌的則栽了跟頭。以量化基金為例,目前大部分量化産品為類指數增強型,基於以往經驗大多偏好小市值的股票,所以上半年表現慘淡。

  截至上週末,1150隻股票跌破2016年1月27日 上證指數2638點時的股價。這些股票的平均市值小于100億元,平均市盈率高達62倍。287隻股票突破2015年6月12日上證指數5178點時的股價。這些股票的平均市值高達456億元,平均市盈率僅為16倍。

  北上資金促市場演進

  泰達宏利基金首席策略師莊騰飛認為,海外長線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將促使投資者的結構和投資理念進一步成熟。今年以來,A股更注重上市公司內生業績持續穩定增長,更注重估值與增長相匹配,這一趨勢會得到延續甚至加強。

  “A股的估值體系早晚會與國際市場接軌,這是未來一個大趨勢,是A股市場國際化、成熟化的重要標誌。績優股與垃圾股的兩極分化是市場成熟的必然選擇,是價值投資‘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新時代證券研發中心研究總監劉光桓表示,交易風格方面,在“北上”資金的示範下,更多的投資者將按照業績優劣來評價上市公司的估值,業績優秀、回報率高、估值低的白馬藍籌股將得到合理的溢價,而業績差、分紅率低、估值高的題材股、垃圾股將步入漫漫熊途,踏上價值回歸之路。

  交易模式方面,“北上”資金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其交易模式是買入價值股後長期持有,不會頻繁做差價,這對A股市場的高換手率、頻繁交易的習慣會産生較大影響。

  在板塊方面,中信期貨研究部副總經理劉賓表示,可以通過QFII基金投資風格進行類比。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的QFII持股情況顯示,QFII青睞的行業包括銀行、 食品飲料 、家用電器、計算機、醫藥生物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