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全力推進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開放工程
江鷗接翼聽濤聲迤邐濱江響足音
高品質沿江親水休閒帶呼之欲出,將成為市民的“後花園”和“會客廳”
濱江45公里岸線建設進展 製圖:王晨
陸家嘴素有“浦江第一彎”的美譽,迤邐而來的黃浦江在這裡拐了一個近九十度的大彎,留下了一片突出的沖積灘地。
如今,市民可以沿著陸家嘴濱江,飽覽這片土地的秀色。一路上,浦西的外白渡橋、陳毅廣場、“萬國建築博覽群”外灘、新十六鋪碼頭等浦江精華盡收眼底,而身側則是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等摩天高樓,直插雲端。累了,在石階石凳上坐一會兒,看江鷗接翼,紅霞滿天,説不出的愜意。
這份愜意得益於去年8月,上海啟動的黃浦江兩岸45公里岸線公共空間貫通開放工程。近一年來,沿江各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齊心協力、攻堅克難,截至目前,浦江岸線已貫通了25.29公里,整個工程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到今年年底實現貫通開放奠定了良好基礎,也讓廣大群眾看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在這項民心工程上的決心與擔當。
打響一場濱江攻堅戰
上海是座海濱城市,卻很少聽人説,到上海去看海。同樣的,在老上海的記憶中,説到去看黃浦江,多數人想到的只有外灘。
為何如此?因為上海的母親河太忙了。歷經多次疏浚,開埠前,黃浦江就是優良的通海內河,1到2萬噸級輪船可直達上海港內各深水泊位,上海港成為中國優良港口之一。曾經,上海市60%以上輸入貨物和98%以上外貿物資均由黃浦江出入,客運線年客運量在600萬人次以上。
於是,浦江兩岸碼頭林立,工廠四起,岸邊的蘆花被雲集的物資和人流取代,繁華和喧囂中,一座世界級的城市崛起于浦江之濱。但很多年,人們仿佛忘了那愜意的江景。
這些被割裂而孤立的岸線,重新融合貫通,需要時間,更需要機遇。直到進入新世紀,上海港才真正出江入海,走向“深藍”,黃浦江內林林總總的運輸碼頭也可以卸下身上的重擔,而隨著産業結構的調整,沿江而設的企業也到了轉身的時刻。至此,母親河黃浦江終於有機會洗盡鉛華,還江於民。
面對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必然要求,面對産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面對老百姓想到浦江之畔“走一走、玩一玩”的心願呼聲,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提出,黃浦江兩岸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共45公里的濱江岸線,是這座城市的重要公共走廊,2017年底要基本實現貫通開放,讓廣大群眾共享建設成果。市領導要求,堅持“百年大計、世紀精品”的原則,始終圍繞公共空間開放做好文章,全市齊心協力把黃浦江兩岸建設成為服務於市民健身休閒、觀光旅遊的公共空間和生活岸線。
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場濱江攻堅戰就此打響。
臨門一腳“穩準狠”
歷史原因造成上海浦江沿線中斷點、堵點較多,公共空間佈局不盡合理,公用設施缺乏基礎,要在短時間內改變這一現狀,必須有擔當、有作為。
在浦東,“改革先鋒”的精神同樣體現在濱江貫通過程中。鋻於貫通工程時間緊、任務重,浦東在前期手續審辦過程中,突破常規建設程式,採用“一次立項,整體招標,專項審批”的創新方式,對一個區段的綠化、水利、市政、房建等工程進行整體打包立項,實施勘察、設計、施工一體化招標,涉水務行政許可、擴初設計、綠化作業設計、房建施工許可(備案)等專項審批則按需分步進行。
楊浦濱江貫通工程是一個綜合性多專業工程項目,其涉及工程專業有建築、景觀、水運、橋梁、市政道路等,需在歷時不足一年的時間內完成全長2.8公里範圍內的全部建設任務,項目建設團隊積極嘗試各類創新的管理技術。施工期間所有施工場地安裝高清攝像頭,並通過遠程控制,在手機、電腦等多終端對現場進行及時把控與監督指導。
虹口濱江沿線單位多,貫通工作時間緊,需要多方協調,更需要周邊單位的支持。其中海鷗觀景餐廳、高陽路節點和公平路輪渡站,是虹口濱江的三處難點。在海鷗飯店的配合下,虹口區將原先的觀景餐廳,改造成了對社會開放的觀景平臺,並和外灘遙相呼應。在高陽路,建起了一座人行連廊,不僅行人可以方便地往來于置陽段綠地和國客段綠地,而且連廊本身也成為一道景觀。公平路輪渡站在2008年建成時就預留了屋頂通道,只是由於管理等原因一直未開放,利用此次濱江貫通的契機,實現了屋頂通道的貫通。
徐匯濱江最北端3.3公里公共開放空間世博會期間就已亮相。此次,這一區段的提升改造工程再次刷新了人們對西岸的印象,新增的500余株景觀喬木、300余棵銀杏、6600平方米花草帶,在黃浦江畔打造了一片多維城市森林。除了全線增綠,徐匯濱江還對4類沿江設施進行了提升換新,包括全面升級2.5公里濱水跑道,用彩色瀝青路面代替塑膠跑道,而獨具工業文化特色的碼頭塔吊也已修繕一新。
“臨門一腳”講究的是“穩準狠”。上海各相關部門和沿江各區正是以這樣的標準,來推進浦江岸線貫通工程,力爭在今年年底,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堅持高品質貫通開放
浦江岸線貫通開放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最終實現還江於民打下了基礎。下一階段,上海將把高品質貫通開放放在重要位置,在實現貫通的基礎上,逐步提升公共空間的品質、文化內涵和功能,滿足市民群眾旅遊、休閒、漫步等需求。
在楊浦,沿江歷史建築將被最大限度保存下來,利用開發永安棧房、明華糖倉、毛麻倉庫等歷史保護建築,楊浦濱江將自東向西規劃建設“生態之丘”“水廠棧橋”“雙塢聞笛”等94個景觀節點。越過世博水門,創建於1900年的上海船廠在黃浦江邊臨水而建,工業時代的軌道、登船梯、塔吊如今依然可見,曾經的鑽焊平臺則變為露天展場和慢行步道。楊樹浦水廠前,535米長的水上鋼木結構棧橋漂浮在水面上,人們可以從棧橋上走過,與始建於1883年的英式水廠建築隔水相望。
作為中心城區唯一的水上門戶,虹口濱江不僅重視貫通,更注重開放。過去,國客中心——置陽段的親水區域均是國際郵輪和遊艇碼頭,屬於口岸監管區域,並不對外開放。在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口岸部門和上港集團的配合下,虹口將原先封閉的置陽段遊艇碼頭,變身為市民可以親水的景觀平臺,成為觀景的絕佳地點。在國客中心段,則利用碼頭退讓的區域,建成了一條貫穿國客段綠地的跑步道。虹口還將開建碼頭文化露天博物館,把上海的都市文化與碼頭文化、傳統與現代有機地結合起來。碼頭文化露天博物館將以600米的玻璃墻為展陳載體,展現上海城市發展的歷史文脈。
黃浦濱江未來將不斷提升品質、優化環境,打造世界級濱水公共開放空間的核心區。未來,在南外灘地區,將利用現有的高樁碼頭,並對其進行改造,設置出連續的親水準臺,部分親水準臺將向黃浦江面延伸,形成綠化的波浪形岸線。而董家渡路連接外馬路、中山路的“花橋”項目建成後,市民將能從董家渡老城廂腹地,直接通過空中八字形走廊橫跨中山路、外馬路,直達南外灘濱江。
如今,沿江各區還在抓緊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尤其是市民群眾最需要的衛生間、飲水點的建設,將加快佈局。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一條45公里高品質沿江親水休閒帶呼之欲出,黃浦江母親河將真正成為上海市民的“後花園”和“會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