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下 這座城市離不開他們默默堅守

2017-07-13 08:55:56|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酷暑下,這座城市離不開他們默默堅守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高溫酷暑下,為保障城市生活井然有序,申城無數普通勞動者付出比往日更多的辛苦。本報記者走近他們,記錄這些普通勞動者的入伏第一天。

  冷鏈配送員

  忙到15時30分才吃午飯

  赤日炎炎,出門買菜成了件難事,可自從有了無人值守、網訂櫃取的“智慧微菜場”,上海一部分市民便可足不出社區買到新鮮菜。

  昨天上午8時,岑忠敏出現在食行生鮮蘇州總部配單中心,作為上海的配送員,他每天在蘇州與上海之間往返。因為是高溫天,岑師傅提早1個小時開始工作。他啟動冷鏈運輸車,開啟冷鏈裝置,用最短時間將一筐筐食材裝上冷鏈車,9時不到,便駛出食行生鮮蘇州總部大門。

  食行生鮮配送員每人都會負責一條小區站點線路,岑師傅負責上海浦東線15個小區。經過近2小時車程,10時51分他到達第一站——東錦苑。5分鐘入櫃操作完成後,他立刻駛往下一個站點。熟練操作,岑師傅基本上每個站點的入櫃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酷暑天氣下,他汗珠直冒,綠色的配送服被汗水浸濕成深綠色。他説:“千萬不能入錯櫃,也不能因為操作拖延時間讓冷凍商品融化了,一定要準時,準時了才能保障食品安全!”

  由於配送站點較多,岑師傅時常來不及吃午飯,直到15時30分全部配送到站、入櫃,才吃得上午飯,他有時候也會在車上備點乾糧。食行生鮮目前在上海有近1200個站點,連日高溫,他們的日業務量提升30%以上。

  飛機維護工

  在機坪上等待最為煎熬

  上午9時30分,虹橋機場機坪上的溫度已令人難熬,溫度躥升到40℃以上。春秋航空維修工程部虹橋航線車間主任李雅各,汗水早已浸透工作服。

  李雅各所在的虹橋航線2個班組15人,要負責20架次飛機的維護,一架飛機在虹橋機場短暫停留的1小時裏,他們必須完成全部檢查、維護和放行工作。

  候機樓裏的清涼、飛機上的空調,都與他們無關。或許用一組溫度對比更加直觀。飛機駕駛艙空調出口溫度:16℃,飛機客艙天花板出口溫度:24℃,飛機發動機風扇整流罩:44℃,機坪柏油路:60℃,飛機空氣循環機出口:99℃,剛停穩的飛機剎車片:140℃,機輪剎車:199℃……這些40℃以上的高溫地點,正是他們的工作之處。

  當飛機剛停穩,發動機即使關閉,實際溫度也超過200℃,皮膚若直接接觸發動機外殼就會被燙傷。但他們必須在30分鐘內完成所有檢查,確保沒有裂紋與鬆動,不可有半點差池。但此時,如果要更換飛機零部件,只能親手觸碰。如更換剎車片,要先拆機輪,一個人用千斤頂把機輪頂上去,先將機輪拆下,再兩三人合力將重達兩三百斤的剎車片拆下、更換,最終全部復位……

  除了飛機突發故障外,李雅各最擔心的是等待。他説,飛機關閉艙門等待起飛,此時維修工作人員必須在機坪上等待,不能回到車上休息,要忍受飛機各系統排出的熱風,一旦遇到流量控制,“不知道要等待多久”,“有時也可能要在機坪待一整天。”李雅各説,所有班組成員會互相支援,輪流休息,西瓜、飲料也早已儲備充足,平安度過這一夏。

  檢查站民警

  不放過一輛有隱患車輛

  “駕駛員你好,請把後備箱的啤酒瓶拿出來,天熱膨脹有爆裂的危險。”昨天上午,在青浦區大盈檢查站,58歲的民警週五弟提醒駕駛員收起後備箱中的啤酒瓶。昨日入伏首日,上海上萬名公安交警無懼烈日,穿梭在申城的各條道路上,守衛著道路交通的暢通。

  青浦大盈檢查站道口位於上海和江蘇的交界地段,是本市地面檢查站最為繁忙的一個道口。檢查站日均車流量2.2萬餘輛,高峰日可達2.5萬輛次左右,其中包括近兩三百輛危險品車輛。檢查站站長沈秋説,經過這裡的危險品運輸車輛中,運送最多的即為液化氣,高溫天氣體遇熱膨脹,如果車上有一個閥門沒有擰緊,隱患極大。隨著三伏天來臨,對於危險品車輛的檢查,站內民警更是不敢有一絲懈怠。

  上午11時許,公路上地表溫度超過50℃。烈日下,民警們雖汗流浹背,仍有條不紊地指揮著車輛接受例行安檢。老周攔下一輛運送液化氣的車輛,檢查完三證(道路運輸證、駕駛員資質證明、押運員資質證明)後,他繞車一週檢查車況,逐一對各個管道口進行檢查。幾分鐘後,老周發現車底一個隱秘的管道口懸挂著一個空水桶,當即要求駕駛員摘下,“水桶沒有固定住,要是行車過程中發生脫落,有可能引發事故。”

  除了檢查車況,對於每一輛過站危險品車輛,民警都要登記車輛出發點和目的地,並核對車輛是否行駛在危險品車輛指定路線上。民警還會登記車輛具體的裝載內容,以便在應急處理時能選擇合適的滅火用品。一旦發現車輛有安全隱患,交警部門會及時通知交通行政部門和安監部門,對有隱患的車輛一律不放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