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專用支架介入肝病手術解難題

2017-07-19 08:53:43|來源:新民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嗜酒老伯肚大如孕六月 新型專用支架介入手術解難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説:公衛中心介入團隊採用新型TIPS專用支架開展手術,相比傳統手術,創傷小、費用低、恢復快。醫院供圖

  患上酒精性肝硬化3年,67歲的張老伯肚大如懷有6個月身孕的孕婦。由於肝功能嚴重異常,輾轉多家醫院治療效果均不佳。日前,張老伯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接受新型TIPS介入手術,成功將各項指標控制在正常水準。

  據了解,張老伯病情不斷進展,大量腹水、腹脹如6月孕婦,肝功能嚴重異常,門靜脈高壓達35釐米水柱。日前,經病友指點,張老伯來到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就醫,經檢查,提示患有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道胃底靜脈曲張)、脾大、頑固性腹水。

  被收治肝病一科進行保肝救治後,張老伯相關指標有所控制,隨即他被轉入介入科,由袁敏團隊採用新型TIPS專用支架,實施了“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分流術後,測得門靜脈壓力由分流前的35釐米水柱下降至18釐米水柱(正常值為13-24釐米水柱)),標誌著TIPS術分流成功。

  目前,我國有超過700萬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與上消化道出血關係最為緊密。另有部分肝癌患者也是直接死於上消化道出血等門脈高壓相關並發癥而非腫瘤本身。約佔15.1%。著名畫家兼導演陳逸飛因為門靜脈高壓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最終不幸離世。這種肝病相關的消化道出血常常來勢兇猛,即使積極搶救,死亡率也高達30%以上。

  據介入科主任袁敏介紹,TIPS術是目前用於治療肝硬化導致門靜脈高壓所引起各種並發癥的一種介入治療手段。其原理是,以介入方法在肝內門靜脈與肝靜脈主要分支間建立分流道,以微創的方式降低門脈壓力,從而實現治療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頑固性腹水等門脈高壓相關並發癥。

  其實,TIPS術在1988年就有實施,但因術中技術與支架原因,以及術後兩大主要並發癥即肝性腦病、分流道失效,而未被臨床廣泛應用,近十餘年來,隨著介入技術和支架材料的革新,TIPS的兩大並發癥發生率大大降低。公衛中心袁敏介入團隊近年來通過對該介入手術指徵的嚴格控制,進一步完善介入操作技術,使患者術中及術後的並發癥得以控制,臨床應用療效良好。

  據悉,公衛中心介入團隊目前採用新型TIPS專用支架開展的TIPS術,相比外科手術具有創傷小、費用低、恢復快等優勢,臨床應用範圍也很廣,除了肝硬化引起的反復上消化道出血、頑固性腹水等疾病外,對布加氏綜合徵、肝性胸腔積液、肝肺綜合徵、肝腎綜合徵和門靜脈血栓形成等患者,療效也很不錯。  

分享到: